【在家工作】
在家工作在外國一直不是新鮮事,美國有超過八成企業容許員工不同程度地在辦公室以外的地點遙距工作。但在香港,Work From Home(WFH)在很多上司老闆眼中,等同放假或偷懶,香港在僱員福利及工作模式上都看似「跑輸全球大市」。突如其來的一場疫症,令各種不同規模的公司,在未有充份準備下啟動Work From Home實驗。疫情雖稍見緩和,但隨時死灰復燃,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WFH仍有需要。香港能夠做到全民在家工作嗎?對我們的影響又是甚麼呢?
萊坊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麥健偉擁有多年商業寫字樓租務經驗,他表示現時的確有很多不同行業的客人,開始研究是否將WFH概念變成長遠策略,他說:「第一,能讓員工在工作與生活上,更有彈性;第二,在租金或租用面積上,縮減固定成本的規模。」雖然未見WFH在香港會變成大趨勢,但他的公司做了一個大膽假設,「如果有七成人都可以在家工作,寫字樓的需求量可能會大幅萎縮五成左右,即是說市場空置率會大幅攀升,租金分分鐘會下跌四至五成。」整個地產市場的結構或營商生態都會重新改寫。寫字樓的業主需重新部署,減租或改變物業用途,轉為酒店或住宅,更要為商廈提升網絡設備和電力供應。
麥健偉認為,政府亦要改動寫字樓用地的規劃,如果供過於求,會拖垮整個寫字樓租賃市場。住宅樓價短期應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中長線而言,如要持續在家工作,住宅需要強勁的網絡支援,長遠有利新式住宅物業,舊式住宅物業升值潛力可能會漸漸見頂。不過麥先生補充:「七成人短期內在家工作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不過這概念再發展5至10年,都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寫子樓租賃市場大動盪 網絡支援不可少
疫症期間WFH,也引發不少科技配套上的問題。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今次疫症最大影響是逼大家由不接受,到踏出在家工作的第一步,推動了宅經濟。他說:「我們說笑,以往都是夜晚才會網絡擠塞,因為大家都看網絡電視。但現在就千萬不要在早上10點進行視像會議,因為全世界都在這個時候,開視像會議和網上教學。」他表示以往只有跨國公司和一些董事會才會視像會議,但疫情令一些普通公司一日開四至五場視像會議,「大家意識到,原來視像會議對寬頻和數據流量的需求非常之高。」
方保僑說這次實驗來得太快,甚至政府都「企咗喺度」,「有不少公務員都投訴家中收不到電郵,也連接不到公司系統,即是說無法工作。」要遙控使用公司電腦,VPN要升級,不只提升軟件還要加入硬件。一些着重資料保密的行業如銀行及會計,不容許員工以個人電腦連接公司系統。2月到3月的時候,不少品牌的手提電腦都賣斷貨。方保僑說:「如果一間100人的公司,有七成的員工都WFH,就要買多70部手提電腦,這可能是過百萬的投資。」雖然投資大,亦不見得不可行,但長遠而言全民WFH是有需要研究的,他說:「2003年沙士期間,大家都沒有停止上班。金管局很早期,已經跟所有銀行說要做好演習,萬一銀行不能開門,金融系統如何可以正常地運作。」
至於心理上,臨床心理學家張傳義博士說:「其實沒太大可能全民在家工作,因為我們的社交關係網絡,很大部份是來自工作夥伴,見同事有時多過屋企人。若失去這些社交機會,全天候跟家人在一起,或會出現困獸鬥。」張博士表示日常作息的規律,都很依賴周圍環境,香港家庭很難製造到一個不被打擾,能有效率專心工作的空間。他說:「外國的家居比較大,最壞情況躲在地牢都能避過騷擾。但香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有時長輩見你在家,會覺得你很得閒,甚麼事都找你。」就工作效率而言,WFH可減省交通時間,如果安排妥當無疑可以提升效率,但在公司見到同事,是較有親切感,團隊精神會較強,他說:「人始終是一種視覺動物,除非一些AR技術成熟到戴一副眼鏡,就如一班人坐在一起,滿足到心理上『在一起』的感覺,但亦不需要物理上在同一個空間,都不排除有全民WFH的可能。」
成功WFH 與員工約法三章
各方面的專家都對全民WFH有保留,但香港有一間公司,約8年前,已讓部份文職員工試行WFH。全民看似不可行,但這個潮流確是毋庸置疑。記者來到戶外運動用品公司Protrek位於石門的辦公室,請教創辦人Whelan Leung這位本地WFH的先鋒,如何成功安排員工在家工作。
早前有銀行職員在WFH期間Work From Hill,於ig上載行山合照,Whelan笑說:「我不知道該公司有沒有內部指引,這其實不應發生。如果是我們的員工,他告訴我行山是為公司試裝備,還可以為他找個理由解釋,但銀行職員真的沒有合理理由。」Protrek的業務需與很多國際品牌接觸,Whelan十多年前已發現遙距工作在外國其實很普遍,他便想:「香港是否因為各區位置近,就不能做到在家工作呢?」當時秘書因為懷孕而辭職,為了挽留這位得力助手,Whelan提出了讓她在家工作的建議。由最初一星期回辦公室兩日,到離職前一星期只回公司半天,這個試驗雖出現很多要調節的地方,但就成功令現在三成後勤辦公室員工,加入了在家工作的行列。他說:「至少要維持到七至八成以上的工作效率,才算是成功的WFH。如果像政府部門般,疫症下公務員在家工作,但一切服務都停頓了便是失敗。」
要令在家工作得以成功,一定要與員工好好溝通並約法三章,他說:「前提是要聯絡得到,先要擬定上班時間,除了午飯時間,同事的訊息要15分鐘內回覆,一星期至少回寫字樓一次,處理文書工作及交收。如果阻礙團隊工作,令其他同事有微言,開始懷疑是否拿着電話在淺水灣曬太陽,見字才覆一覆,便要跟同事『講耶穌』了,討論減少在家工作的日數。」
他說亦有部份同事喜歡回辦公室,要令在家工作成功,除了員工的自律,還需要老闆的開明。Whelan認為就算在寫字樓工作,就算身邊全是同事,都不能確保100%有效率。他的管理之道是「放鬆少少」,他說:「如果老闆很嚴謹,很着重數字,半夜三更想起員工,便要找到他開會,不可能實行到在家工作,雙方都會很可憐。幸運的是我的公司規模小,上市公司我認為是難的,因為要向股東交代。」
疫情沒有令Protrek的辦公室起很大的變化,反而是零售轉向 O2O,將實體店的客人帶到線上,日後店面的前線員工都有機會縮減工時,齊齊在家工作。Whelan表示:「店舖開始實行WhatsApp客戶服務,以後客人在線上購物輸入員工號碼,便會知是那一位員工在服務。如果日後員工所做的線上業績,跟實體店相若,我認為不回店舖也沒關係。」他表示下星期便試行把零售店的例行早會轉到視像會議,讓後勤同事不用專程落舖。以他的經驗,如果有心推行在家工作,「先有人作嘗試,再慢慢微調,只要有心溝通,每間公司都做到。」
記者:鄭汝翹
攝影: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