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正於疫情下嘗試擴大於國際間的影響力,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昨指,疫情或明或暗地加劇「去中國化」傾向,排斥人民幣、排斥中國的「同盟」正在形成。
李揚指疫情不單加強「去全球化」的傾向,同時亦開始去中國化。他指在這場危機剛開始時,世界出現美元荒;而歷史上每次美元荒,都強化了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今年3月,九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當中沒有中國的央行,亦沒有人民幣。如同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共11個成員國於2018年在智利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TP),也沒有中國。
指外國心懷敵意
李揚指中國明顯被孤立,而facebook計劃推出的數碼貨幣Libra 2.0,以幾種貨幣來定值,這個定值的「貨幣籃子」中也沒有人民幣;他形容國際社會已「心懷敵意」,「國際上特別是國際金融領域,一個排斥人民幣、排斥中國的同盟正在形成」。
他指中國必須進行金融改革,加快對外開放市場,將金融體系市場化,才可讓國際投資者願意持有人民幣定值的資產,將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