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第三代難挽狂瀾

哈佛第三代難挽狂瀾

【本報訊】馮氏家族創辦利豐(494)有逾110年歷史,這個採購王國敵不過時代變遷,即使有哈佛第三代,亦難挽狂瀾。利豐取自兩名創辦人:李道明的「李」和馮栢燎的「馮」,以兩字諧音「利」和「豐」組成,寓意「利潤豐盛」。最初外銷陶瓷、古董、工藝品,到第二代引入當時被視為極具新意的原子筆,改良「泥封」爆竹,以「紙封」取代,聲音更響、煙塵減少,隨之打響名堂。

第三代再將利豐發揚光大,馮國經和馮國綸畢業於哈佛大學,從美國回流,引入西方管理,造就利豐1973年首次上市。當時市場反應熱烈,獲超額認購113倍;但在87股災後以低價進行了首次私有化,到1992年再將旗下出口貿易業務上市。

科技進步致本業式微

集團80年代進軍香港零售市場,最早開發且為人熟悉的項目是經營OK便利店,與怡和集團旗下7-Eleven便利店分庭抗禮。2000年分拆利亞零售(831),翌年在創業板掛牌、其後轉到主板上市;其時被納恒指,股價逾20元高位,市值一度逾2,000億元。

馮氏兄弟2006年被《時代》選為「近60年的亞洲英雄」之一,惟本業終因科技進步而式微,股價沉底,2017年被踢出藍籌。即使公佈私有化後飆逾一倍,但距高位仍低逾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