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派口罩,人人有份,應是德政,市民不千多萬謝,反而諸多批評,大概是對香港特區政府的辦事作風不滿意吧。今年一、二月口罩缺貨,全城搶購時沒口罩派,到了立夏之後,口罩貨源充足,到處可買到,氣溫高達30度以上,特區政府卻宣佈派發「六層可洗口罩」,六月份盛夏之時市民可收到,似與市民開玩笑!現時左丁山戴口罩在中環午飯後行街,已覺面部發熱,六七月戴着更厚幾層的口罩?
不止此也,政府當初不肯透露「CU Mask」來自何方,又不肯公佈製造商名字,故佈疑雲,令記者追查之餘,又揭示了建制派內部見利益流到別人田,亦來批評政府官員,影響建制派團結性,駱惠寧不知會否因此紅了面?私人交易,才有秘密可言,政府向外購物,在非常時期,不招標還勉強說得通,但到了飯已成炊,口罩行將派發之時,還是不肯披露口罩來源地和製造商,林鄭政府豈非自行炮製公關災難?
紙包不住火,5月5日宣佈派口罩,5月6日有逾130萬人上網登記領取,5月7日給傳媒逼得緊了,建制派尤其是製衣紡織幫嘈到拆天了,創科局秘書長蔡淑嫻才非正式地說「不願麻煩人家」,讓市民知道晶苑在越南製造「銅芯口罩」,此言一出,上市公司晶苑國際(2232)的股價立即上揚,由前一天收市價2元升至最高2.32元(升16%),收市報2.26元(升13%),令市場矚目。蔡淑嫻透露的是股價敏感消息,刺激股價由當日低位2.06元迅速上揚,她或不致犯規,但已足以顯示內幕消息的威力。晶苑國際是一間巨型紡織集團,大股東羅氏家族在政治方面非常低調,絕少涉及政治活動,特區政府不在公佈派口罩時一併披露晶苑國際的名字,實在令人莫名其妙,即使政府不講,像鍾國斌這樣有經驗的紡織商難道不會透過廣泛人脈關係,很快便查出來?
林鄭月娥本人不重視新聞發佈前的部署,上台後便廢除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一職,新聞處處長又像隱形,很多記者都記不起他的名字(按:以前的處長都是很活躍的,如邱騰華、黃偉綸),可見林鄭根本不理會傳媒關係及政府投映在國際上的形象。最近,特區政府再次向國際公關公司發出邀請,入標應徵為政府公關顧問,既已在2019年吃過一次檸檬,今年如再無公司願意pitch,林鄭不知懂得尷尬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