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荷蘭一早慣 日本社畜依然

【在家工作】荷蘭一早慣 日本社畜依然

【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一直讓港人嚮往不已,一場武漢肺炎令不少打工族終於初嘗這種工作模式。但早在肺炎來襲前,荷蘭已經有約120萬人在家工作,間中在家工作更有約330萬人,被譽為是「打工仔天堂」。而以「社畜文化」見稱的日本,當地政府近年也鼓勵企業「靈活工作」。同一件事,在東方和西方實行為何差天共地?

荷蘭人着重平衡工作和生活,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荷蘭人平均每周工作29小時,是工業國家之中最低,原因是選擇兼職或「部份工時」的人比例很高。自2016年,荷蘭法例保障僱員做滿6個月就可以向上司要求調整更改工作時數、時段以及地點,其後每年可再提出修改。對僱員提出的要求,老闆沒有合理理由,是不能拒絕的。

Emmy Van Esch博士從荷蘭來港已有十年,坦言一開始也不習慣香港的工作文化。

荷蘭每周工時短 老闆信得過員工

來自荷蘭的香港公開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助理教授Emmy Van Esch博士指:「老闆必須滿足員工的要求,除非有重大的商業考量而不可能滿足,例如安全問題。基本上大部份荷蘭人也受惠於此法案,尤其希望多陪伴子女的媽媽。」

荷蘭的數據研究中心Statistics Netherlands的2019年報告顯示,當地有五個行業六成人以上會間中在家工作,包括資訊科技、教育、金融服務、商業專才和能源供應。荷蘭是其中一個工時最短的國家,但就從來沒有聽過人指摘荷蘭人懶惰,Dr. Van Esch表示:「在荷蘭,老闆信任員工在家也能把工作做妥。那裏沒有不明文的辦公室規則,荷蘭文化是有話直說。若果你朝九晚五的工作,你會5時回家,哪怕你的上司仍在辦公室。」荷蘭人辦事效率高,是因為工作時會完全投入,不會處理私人事務,午餐時間都只是30分鐘。相反地,放工後他們不會聯絡同事,非常尊重每個人的私人時間。

說到職場文化和心態,日本出名傳統和苛刻,過勞死事件時有發生。事實上,日本政府多年來致力推行「靈活工作模式」。本身更打算以舉辦奧運作契機,自2017年以來,將每年7月24日,即是原定的東京奧運開幕日定為「遙距工作日」,鼓勵公司讓員工在家中或其他地點處理工作,希望藉此紓緩每日的運輸壓力和鼓勵女性就業。日本政府曾計算過,如果到了2020年每間公司都有約15.4%的員工在家或遙距工作,單是將節省的交通時間轉化為生產力,就可以為國內生產總值進賬4,300億日圓。

荷蘭人辦事效率高,是因為工作時會完全投入,不會中間處理私人事務。

荷蘭式工作,證明工時短和彈性地點工作,生產力反而更高。

日本不接受WFH 溝通要面對面

不過在日本生活了14年的港人Cassie,就覺得日資公司不太接受「在家工作」這一套,「日本人的文化是一定要面對面溝通,才可以得到對方的信賴。所以明明有些事情可以電話上討論,他們還是很喜歡約定某個時間,去客人那邊開會。」自從日本政府頒緊急令,要求人民盡量減少外出,Cassie任職的公司也開始要求員工在家工作。她和身邊的同事也有感,在家工作令各自的工作能力原形畢露,「平時在日本工作,說白一點就是大家常常推卸責任,他們很少很明確地說由誰負責某件事。在家工作之後就沒辦法這樣做,就真的看你交出甚麼成果。」

日本打工族在家工作後,部份人心情比在公司上班還要差。

香港人Cassie中學開始到日本生活,深感當地職場重視禮節和階級。

本以為疫症令日本打工族終於可以一嘗在家工作的滋味,脫離日日逼電車,夜夜「開夜車」的日子。豈料東京慶應大學今年3月底進行的調查顯示,有三成五在家工作的員工心情比在公司上班還要差,五成人覺得分別不大,而只有近一成半的受訪者覺得在家工作更快樂。調查更發現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家工作反而令工作和私生活界線(work-life boundary)變得模糊。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課程主任張雨夏博士指:「令人最擔憂的反而是過多的溝通。沒有平日在公司朝九晚六的時間規限,上司或同事隨時就發訊息或電郵過來,令大家在家工作用多了時間。這點大家要討論,取得共識。」

西方人普遍比東方人更容易接受在家工作,是由於客觀原因,例如兩地產業結構不同,抑或是文化觀念差異所造成?在荷蘭和香港工作過的Dr. Van Esch就如此解讀,「許多亞洲國家被視為男性化國家,即是亞洲人更加傾向競爭和追求成功;西方國家尤其是北歐和西歐被視為較女性化的國家,即是人們更重視平衡工作和生活、生活質素和快樂。經濟體系方面,荷蘭是福利主義國家所以當地人更少擔心金錢和前途,因為國家會照顧他們。」

張雨夏博士

記者:蘇芷瑜
攝影: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