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下失業率上升,不少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有中產媽媽於疫情下收入大減八成,為養活一對兒子不惜轉行送貨。陷經濟困境的失業按摩師,被迫減少與女兒見面次數,更為無法給予零用錢而感自責。迎來不一樣的母親節,惟天下母親期望不變,能與子女共聚,於願足矣。
記者:盧藹雯 林熊 周子惇
單親媽媽李小姐母兼父職,一直堅持給予兩個兒子最好的生活,「佢哋(孩子)嘅存在係我嘅動力」。近月受疫情影響收入,從事廣告業的她月入由4萬元大跌八成,為應付每月逾3萬元家庭開支,她毅然轉行駕車送貨,又向銀行貸款40萬元並開網店,每日工作逾10小時。
6年前與丈夫分開的李小姐,獨力照顧一對當時年僅6歲及4歲的兒子,翌年幼子確診患有專注力失調症,情緒易波動,難以集中學習,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李小姐承認,較花心機照顧幼子,當時長子曾呷醋,「唔想細仔覺得自己差過人。」李小姐每月需支付17,000元租金,一對兒子補習費逾6,000元,另需聘用外傭照顧兒子,每月家庭開支超過3萬元,生活擔子沉重,幸一對兒子十分懂性,處處體諒母親。
「平日媽媽夜晚喺房做嘢,我幫佢揼骨」,12歲長子化身媽媽的守護者,於她工作期間定時送上溫水及食物。他坦言,最愛吃媽媽炮製的意粉,但從不敢要求媽媽操刀,「媽媽做嘢好辛苦。」今年的母親節,兄弟二人為免媽媽破費,決定留在家慶祝,長子更提前展示弟弟設計的心意卡,卡上畫有三人的肖像,並寫上「to the best mum」(給最好的母親),更利用遊戲「Minecraft」製作一款由12種顏色製成的煙花,即場播放給媽媽看,「12種顏色代表媽媽呢12年對我嘅愛。」在旁的李小姐感動得無法言語。
廣告從業員轉行送貨 拒咬綜援
受疫情影響,李小姐的廣告工作大減,1月開始入不敷支。為母則強,李小姐即另尋出路,轉行為代購公司送貨,月賺8,000元,更萌生創業念頭,開網店代購家品,「呢個時勢咩都要試。」現時,她仍有零星廣告工作需要通宵處理,加上送貨和應付網店客人查詢,工作日夜顛倒,收入減少卻比以前更辛苦,但她無半點埋怨,更斷言拒絕申請綜援,「我有手有腳有能力。」她自信會捱得過,「捱到年底就可以。」言談間散發母親獨有的堅實溫柔力量。
提起母親節對孩子的寄望,她也如天下母親一樣望子成龍,才努力不懈維持兒子學習及生活所需,但她更希望兒子能靠努力開創未來,「想小朋友知道,人生靠自己努力行出嚟,希望佢哋喺我身上學到。」即使生活困難,李小姐從不感絕望,「希望佢哋可以快快樂樂,將來可以有自由過自己想過嘅生活。」關關難過關關過,溫柔就是母親最強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