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壓軸頒發最佳影片時,有一段超有趣的小插曲,insider看得高興,看官多數會看漏的一幕。當日早上看直播時有,晚上明珠台的重播竟然剪掉了。
當《上流寄生族》的其中一位監製郭信愛致謝詞完畢,另一位「大媽」便從團隊中步向米高峰想講兩句,詎料台上燈光旋即轉暗,overrun的節目落雨收柴,mic stand也從台上降下趕客,「大媽」被拉閘放狗。
此時台下眾大牌影帝影后集體起哄,Tom Hanks、Charlize Theron等大叫"Up up up",叫大會俾返枝咪佢。大會不識,他們卻有眼識泰山。肥矮「大媽」是最佳電影的Co-Producer Miky Lee,是該片老闆,也是價值$41億美金的娛樂王國CJ Entertainment之副總裁。6年前,《Forbes》選她為50位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你熄燈閂咪?
Samsung分拆出來的CJ娛樂,掌控大量韓國的文化出品,由電視、音樂、K-Pop、電子遊戲、戲院、電影製作、融資到發行等;沒有她,便沒有奉俊昊,《殺人回憶》、《韓流怪嚇》、 《骨肉同謀》、《末世列車》,全都是她的。韓國電影及娛樂文化的崛起與強盛,她用品味及財力推動的。
她在奧斯卡說:「我感謝韓國電影觀眾的支持,他們從不猶疑的有話直說,令我們從不敢自滿安逸,要不斷創新突破……」。
香港觀眾,又有沒有鞭策香港電影?有沒有令香港電影要不斷創新、進步、突破?
大膽說句:沒有。有些不懂,有些不敢。香港電影近年不但零進步,簡直大倒退。低潮又低谷,說了一年又一年,已在18層低谷,便講少句當幫忙,或說姑息、圓滑甚至虛假的說話。很多本地作品,新導演的作品,其實頗爛,但不敢說,更嚇人是被盲捧成神佳作,尤其一些帶點勵志、帶出社會課題的,自動加了底分各20分,對香港電影的標準定得很低很姑息。《5個小孩的校長》melodrama為文做情到肉麻,導演水平是學生習作;《逆流大叔》劇本千瘡百孔,都可以提名最佳電影。
年復一年的「保育」、「留情」,有沒有帶來好結果?沒有,只遺失了「好看是良知」。
有好劇本,才有好電影。否則幾多新導演都沒用。奉俊昊拍電影,不但先提煉出完整劇本、更有詳細的storyboards。只有香港,飛紙仔文化依然,認為storyboards阻礙自由發揮。全球歐美日韓出色的監製、導演,都先堅持好劇本、再講究storyboards。最厲害的演員和導演,都沒有說那妨礙了他們發揮,香港例外。
有好戲,就捧得出明星。沒有好歌,就沒有歌星。事實很清楚。
香港電影金像獎又頒了一屆,坊間連花生都不算熱烈。有一年,我問一些金像獎好友評審,「你有看齊那些提名電影嗎?」都是這些年來有作品被提名的資深電影人,都答:「沒有」。我也是評審,枉我為了負責任,連最佳動作設計一項,也逼自己去啃完《特工爺爺》和什麼《四大名捕》。他們教我,沒看的,便從缺,至少沒有亂投。不敢想像,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有幾多票是亂投、有幾多沒看過也投、有幾多是投給人,因為名氣,因為友情,不是投給電影。
最佳電影,今年是《少年的你》。除了是否最佳,最多人質疑,這是香港電影嗎?它至少符合參選資格。要問就問評選制度有沒有與時並進,有沒有完善空間、必要。不過,又有幾多香港觀眾看這部電影?
每年最佳出爐,就會問:原來香港最佳,就是這樣。金像,還含多少金?
《少年的你》,早被譏笑是抄襲貨,是「東野圭吾的你」。但香港電影金像獎不介意抄襲,抄得更肆無忌憚的《無雙》去年都可以是最佳大贏家,《少》片是小毛,連工業裏的大獎,都沒有撥亂反正的能力和意志。Miky Lee說的不斷創新、進步,香港電影沒有。
在《少年的你》,我看見恐怖的中學生、恐怖的家長、恐怖的中國教育、恐怖的社會,它點出校園欺凌來消費校園欺凌,點出民眾懦弱促進不公義猖獗,卻沒有追求改變,沒有揭破問題核心,校園欺凌花紙下一味扭橋矯情。片末更為政府抬轎,唱好官方制度在如何努力,未免反胃。本片的組件是優秀的,攝影真的好、演員真的好,也讓電影殺死了表面美好內裏可怖腐爛的魏萊。這個醜惡的歹角,叫「未來」(國語同音)。中國的未來,就是這種人,這種價值,這種父母孕育的,該死。
周冬雨是一個很出色的演員,而Sammi沒有輸給她,但論角色,夏如樹崔巧玲輸給了陳念。最後恭喜Sammi,太多人替你不值。比起很多人認為你不值(得),像某位成了護旗手的影后,強太多。期待你遇上更好的劇本,最好的角色。
IG: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