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快樂】國金軒總廚:我只做到阿媽八九成

【母親節快樂】國金軒總廚:我只做到阿媽八九成

媽媽最常問你的問題:「你今晚返唔返嚟食飯?」幾十年如一日,簡單一句,卻是最深情的說話。無論你是酒店餐廳總廚、女演員還是打工仔,媽媽為你煮的住家飯,都是無可抗拒。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國金軒行政總廚鄧浩宏與鄧媽媽。

「燜鴨、蝦仁炒蛋、紅蘿蔔鮮淮山核桃湯。」鄧師傅毫不猶豫地說出三道鄧媽媽的招牌菜,有這幾道菜,他再忙也會趕回家吃頓住家飯。

在高級餐廳做大廚,當然一點都不容易,從設計菜式、管理員工到埋鑊煮,一人分飾多角,對菜式的要求當然也是極致。但鄧師傅笑說,即使是大廚,他也只做到媽媽的八九成,還有一兩成無論如何做不到。「可能因為媽媽對仔女的愛,我還未做到。」鄧師傅說。的而且確,由早上買菜開始,鄧媽媽一整天的心思都幾乎全花在那頓晚飯上。

鄧浩宏笑言廚藝只有媽媽的八九成,餘下的一兩成還未做到。

鄧師傅最愛的媽媽招牌菜:芋頭蓮藕燜鴨。

鄧浩宏在國金軒當行政總廚,但媽媽的味道,他也無法複製。

某次雜誌採訪時刊登了母子照片,鄧浩宏還寫上深情話。

她在街市買了鴨、鮮蝦、蓮藕、雞蛋及煲湯料,一次不夠力拿回家,就分兩次。回到家,細心將鴨洗淨,每一吋鴨皮都檢查過,再用鄧師傅自己浸泡的梅酒,擦遍鴨身,將鴨醬加入酸梅和冰糖,再倒入鴨裏,還要煎香芋頭、蓮藕,再放入鴨來燜,整個過程繁複,不比鄧師傅做的精緻菜式簡單多少。但鄧媽媽卻只說:「要弄乾淨點才好吃」、「擦酒時要按摩鴨身才入味」等等,總之花工夫不要緊,最重要是兒子回來吃得滿足。

鄧師傅四十出頭,是總廚界的青年才俊,在餐廳一夫當關,回到家卻像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兒子。但在鄧媽媽眼中,這位大廚兒子卻像明星,每次報紙刊登了他的訪問,鄧媽媽剪下收好,幾年來已儲了厚厚一叠。

鄧師傅有兩個兒子,分別6歲和10歲,回娘家吃飯總會帶上這兩隻「馬騮精」,鄧媽媽的招牌菜也多了兩個服務對象。「大孫喜歡吃溫泉蛋,所以這道蝦仁炒蛋會炒得濕一點,小朋友喜歡吃嘛,細孫又喜歡吃叉燒,於是就加叉燒一起炒。」

鄧媽媽會幫鴨按摩,總之花工夫不要緊,最重要是兒子吃得滿足。

鄧師傅是媽媽心中的明星,多年來有報紙雜誌訪問,她都會剪下收好。

蒸魚食多寶 少骨安全啱乖孫

兩代人,鄧媽媽都照顧周到,還說蒸魚會買多寶魚,因為少骨,不是她老人家怕,而是擔心兩個孫。

鄧家的飯枱,規矩不多,但大家都恪守。第一、必須等齊人才可以開飯。第二、開飯前一定要叫人,大孫示範了一次,「嫲嫲食飯,爸爸食飯,細佬食飯,我食飯。」還有一個規矩是用公筷,因為鄧媽媽最講究衞生,每人必有兩對筷子,一公一私,即使吃剩了飯菜,也可以安心留到明天。

一張飯枱上,可以看到三代人的感情,鄧媽媽做了嫲嫲,鄧師傅是兒子,也是爸爸,無論世界怎變,可能只有這張飯枱永遠不變。

兒子喜歡吃甚麼,媽媽永遠記得。但鄧媽媽喜歡吃甚麼,鄧師傅又知道嗎?

「蝦子柚皮、油鹽水浸九肚魚、拍蒜炒涼瓜!」九秒九答到,這個兒子也算合格。

採訪:楊平
攝影:陳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