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洋人朋友傳來一則網上短評,很有意思。短評的內容大概是:「想像你出生於1900年,14歲時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18歲時戰爭結束,二千二百萬人死亡了,然後有西班牙流感,你20歲時疫症消失,兩年內死了五千萬人;到了29歲,世界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達25%,世界經濟大低迷至你的33歲生辰。休養生息了六年,39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00年出生的一輩已不在世了,那一代的英國人、美國人、中國人的一生,都是沒幾年有平靜寧靜生活的。中國人生於1900,更是悲慘,11歲遇上武昌起義,隨之而來的是軍閥割據,不到37歲便要抗戰日本入侵,46歲時以為外敵已走,怎知道內戰即來,49歲碰上毛澤東當權,隨後有天翻地覆的三反五反,大鳴大放,大躍進,大饑荒、66歲遭遇文革,要忍得過去,76歲後才有平穩生活,生命已走近黃昏。不少人是活不到76歲的,饑荒餓不死,卻在文革期間給殘酷鬥爭死掉,像鍾南山的媽媽廖月琴,像周作人。
一位在紐約的朋友看短訊後,來回應說:「我們生於戰後,應該是幸運的一代。」那要看生於何處,住在那裏,若生於和平後的1946年的廣州,今年74歲,活於中國大陸的話,到30歲還是艱苦的,可能做了紅衛兵,死於非命,進大學時代,交白卷是英雄,於是蹉跎一生。1976年在大陸出生,應是中國百多年來最幸運的一代,甫出世便沒有了四人幫,與文革拜拜,鄧小平當權後展開經濟大改革,18歲進入大學,22歲可以到美國留學,今天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生於1946年的香港,一生可以一帆風順,過了幾十年太平日子,今年還可以在各界領風騷,但卻要開始為自己的子孫未來擔憂!
現在有了千禧代,二次大戰後的baby boomer陸續退隱,生於1980,1990,2000的人士應該也是幸運的一代,未曾目睹祖父輩的苦況,料不到新冠肺炎一來,把全世界弄得人仰馬翻,本來生活無憂的年輕人第一次遇上死亡、失業、無收入的威脅,以後的人生態度將不免有所改變。中國逐漸重開經濟之後,還有大量年青人沒工開,沒收入。一位北京女士,29歲,是繙譯員,過去七八年全不擔心每月收入,每月花70美元飲咖啡,170美元買面霜,每月買新手袋,她對紐約時報記者說:「我打開衣櫃,把所有手袋放在床上,它們能幫助我過活嗎?以後還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戶口,自己才有安全感!」C19大概是整個中國年青一代的鬧鐘,把慣於「血拼」的年青一代都喚醒了,儲備戶口不能沒有餘糧。股市期望中國消費報復性反彈?不要想得太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