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明年別港交所任內監管倒退 Webb斥令投資者利益受損

李小加明年別港交所
任內監管倒退 Webb斥令投資者利益受損

【本報訊】羅密歐式結局的倫交所收購戰,加上阿里巴巴(9988)入港股通未見進展,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所推動的多個項目出師未捷,昨宣佈明年10月底任期屆滿後不續任。李小加過去十年推動港交所盈利及股價上升,惟監管工作難逃業界詬病。前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David Webb直言,投資者權益在他任內遭削弱。
記者:李海澄 潘曦 余秉峰

港交所宣佈,李小加昨通知董事會,其合約將於明年10月底屆滿,將不尋求續任,但承諾在屆滿日期或之前繼續領導港交所;公司已成立一個遴選委員會,成員除港交所主席史美倫,還有董事阿博巴格瑞、洪丕正及席伯倫。港交所宣佈易帥後,昨跑輸大市,插2.8%至246.4元。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滬港通深港通改變市場格局

李小加雖是內地人,但據指非「太子黨」出身,曾是一名海上油田工人,又曾在《中國日報》任記者,後來才踩入金融界;於2010年1月16日正式接掌港交所前,他在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任中國區主席。10年深耕如白馬過隙,現年59歲的李小加選擇退下來,計及歷年來的酬金和股權獎勵等,累袋約3.87億元;外界有言之過早的感覺,但李小加着實已歷許多風雨。

接掌後翌年,港交所落實增加交易時段,把午休時間由兩小時縮短至一小時,惹來華資中、小型券商遊行示威。「老行尊」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指,港交所自2000年調整架構,不再行會員制,「李小加覺得自己好叻,喺交易所話晒事。以前我哋有話事權,如今冇,時代不同了」。外界壓力無阻李小加改變多多的作風,2012年領導港交所豪擲13.88億英鎊,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並先後在2014年和2016年獲中央首肯,打通「滬港通」和「深港通」,大幅改變香港市場格局。

近年李小加也有許多新政,包括引入同股不同權、生科股及放寬第二上市門檻,引來更多業界人士非議,主要涉及投資者保障和監管制度的倒退;去年又爆出港交所上市部前高層楊金隆涉貪、收購倫交所失手等,加深李小加的負面形象。David Webb認為,楊金隆事件令人覺得港交所存在這種風氣,而李小加的出現,導致投資者權益被削弱,同股不同權矮化了相關投資者股權;中央要求中資企業把黨建寫入公司章程,左右公司管治,港交所卻放行有關做法。

關焯照:就住內地來做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直言,李任內表現一般,「都係搵錢至上,就住內地來做,但香港金融中心唔係咁做嘢」。除引入不少質素參差的內地公司來港上市,去年收購倫交所,「輸得好慘,都展現其分析能力欠奉,明顯體現國際手段不足」。

李小加告退,市場未有「大熱繼任人」呼聲。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香港往後要配合內地發展和接軌在所難免,料接任人很大機會是內地出身,兼屬海歸派或中資金融機構的領導層。Webb亦指未收到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