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感染了超過三百萬人,奪去數以十萬計的性命。每天看到新聞報道的不是簡單數字,每個數字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失去至親至愛的人,是一生的遺憾,是社會的損失。
全球努力抗疫,尋找方法去遏止病毒蔓延,這包括研發疫苗、設計簡便快捷的診斷方式,找出受感染的人士,密切監察病情的變化,以便及早治療,有必要時採用不同的抗病毒藥物。追蹤及隔離緊密接觸者,以便找出無症狀的帶病毒人士,切斷病毒傳播鏈。人與人的接觸,竟然是病毒傳播的最佳途徑,在工作環境,社交場合,都要保持距離,「居家令」,「限聚令」,由此衍生。個人保護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是每個人防範病毒的最佳保護。
回顧歐亞美各國,在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抗病毒措施,經驗告訴我們,若等待病徵出現才去醫治,等於給時間病毒繁殖,令到個別病人病情惡化,奪去生命,最無辜的是醫護人員受感染而死亡。這樣的公共衞生政策,實踐證明是弊多於利。
個別人士做足防疫措施,也需要有相關的公共衞生政策,才能令整個社會成功抗疫,還市民自由。香港抗疫三個月,學會了阻截源頭,每天進行數以百千計的病毒檢驗,找出隱形病人,及早隔離,及早醫治,不讓病毒有機會進入社區,堵截了人傳人的傳播鏈。在政府及市民共同努力下,我們做到了。
同樣道理,癌症防控,除了市民生活飲食健康,也需要公共衞生政策配合,進行篩檢,找出潛在的癌細胞,阻截它的繁殖,及早治療,才不致斷送生命。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