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企業總會2月訪問全港214間社企,有五成於過去兩個月生意額大跌五成或以上,另有四成指現金流僅夠營運少於三個月,若情況持續,這些社企或面對存亡關鍵時刻。
政府推出的救市措施,上述受訪社企受惠於部份方案,例如保就業工資補貼計劃、為飲食業與出版界的資助,及為的士司機提供的燃油補貼,但政府目前未有針對社企提供資助。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指,近期收到不少經營有困難的社企求助,但為了服務弱勢社群,這些社企仍覺得要堅持落去。
魏華星倡工廈做共享工場
魏華星指一些餐飲、旅遊、教學活動固然面對困難,但另有些宣揚飲食健康、製造本地口罩的反而多了人注意,包括較為人熟悉的社企光房,「最近多了人失業,搵屋需求多了約10倍」。
魏華星表示正與另一機構合辦社企抗逆基金,獲數個本地家族基金支持,現有數百萬元資金。他稱近三個月協助20家社企,部份為基金申請者,但他坦言社企與一般企業般,同樣面對汰弱留強挑戰,他希望社企要思考如何渡過今次難關。
要讓社企健康發展,魏華星認為政府在一些採購項目上,可預早接觸社企或中小企,令他們有資金預算、不會隨便裁員,長遠有望大企業跟隨。此外,他又認為香港有不少工廈,若可發展成共享工場,讓失業人士做一些微型生產,也可推動社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