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
當時是2月中旬,武漢肺炎尚未全球爆發。好友跟家人想到要離港到瑞士避疫,中途停伊斯坦堡兩天,問我有甚麼好吃的可以推薦?後來的故事當然是那裏都去不成了,倒是那時在腦海閃過的第一家餐廳,很想跟讀者分享。
那是一家門面有點罨耷的小店,由土耳其名廚,也是伊斯坦堡餐飲界老大Maksut Askar把我們一行人帶去的——去年的11月初,天氣開始轉涼,15-20度左右的溫度,十分怡人。白天的晴空,是上帝的一匹藍緞子,看不見盡頭的綿延開去,涼風習習的天氣額外舒心;夜幕低垂,是需要一件薄外套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有一些人間煙火的慰藉,寒意會被轉化成溫柔。
內臟愛好者的天堂
作為地頭蟲,Chef Maksut最能了解這樣的感覺,雖然他未必懂得說出口。這家叫做Adanja Ocakbasi的店,1978年開業,42歲,當然稱得上老字號。Maksut說:「這是伊斯坦堡大廚平常來消遣和吃消夜的地方!」走近門口,已有輕微香氣飄出,一看,不得了,一個以長吧枱概念設計的燒烤站,坑形的長形燒烤爐,底下都是火炭,網架架在面層,燒烤串就置於網架上,由人手不停地轉動燒烤。沒錯,這是最有代表性的土耳其美食Kebab,在伊斯坦堡,Kebab專門店比比皆是,大致上分為兩類:旋轉式吊燒烤肉,叫做Doner Kebab,把肉從圓柱體削下來,配搭番茄、生菜、洋葱等蔬菜以及淋上辣醬、沙律醬等醬料,夾在阿拉伯式麵餅裏當成三文治吃,也是在全世界至為普及的一款;有的是這樣的燒烤店,一串串放在炭火上燒烤,叫做Shish Kebab。Kebab餐廳多是以小店方式經營,看似千篇一律,其實只是我們不夠了解。因為有的只賣羊肝,也有的只賣牛肝,還有烤羊腸(沒錯,是羊腸,不是羊肉腸)麵包店,種類繁多,所以許多老饕都說,土耳其是內臟愛好者的天堂。
如果是羊癡,來到Adanja Ocakbasi必定會瘋狂,因為這裏獨沽一味賣羊串燒烤,而且是名副其實地「from head to toe」,物盡其用,絕不浪費!坐得十分擁擠的小店,我們一行十人把幾張小桌子拼在一起成為長桌,坐定以後就難以隨意出入,這種背貼背、肩並肩的食店,是大學生活回憶,人到中年已經少去,那一刻真是剎那青春。
一坐下沒多久,第一款烤羊串就送上來了,是帶脂的羊肉,估計是羊腩部位,烤得外邊有點燶而肉嫩,很是美味。
接着是烤羊脂!就是把肥油切成一塊塊來烤,oh my god,一咬下去,炭烤的香氣、羊脂的甘腴一起爆發,真好吃但也真邪惡!烤串接踵而至,粉墨登場,才驚覺吃烤串沒那麼簡單,好戲連場:有烤羊心、羊肝、羊肺、羊腰、羊胸腺……甚至羊睾丸都有!這根本就是全羊宴嘛,只是變成烤串上桌!
我愛吃內臟,豬雜、雞雜全是我的心頭好,吃鵝腸一定不准廚師把肥膏刮掉,否則不夠甘香!這五花八門的羊內臟可讓我過足了癮,有好幾款羊內臟都是第一次吃,如羊腰,集脆軟嫩彈於一身,美味!如羊肝,粉嫩粉嫩的,就跟豬肝、雞肝的特質很像,味道也不羶。羊心也好吃,口感上跟雞心無異,只是多了一股羊味。羊睾丸,就是羊子啦,如果你平常打邊爐愛吃雞子,應該也不會抗拒羊子吧!有人說烤羊子是黑暗料理,其實我覺得還好吧!有股鮮甜味,口感帶creamy,很不錯。
這家老店確實做得有水準,所有的材料醃味都恰到好處,平衡掉那些羶味,吊出了肉味和鮮味,但又不會調味過重;燒烤工夫自然了得,那位廚師一眼關七,有時候一邊煽火一邊老練地轉動烤串,火候、熟度盡被掌握得分毫不差,比起機器操作還要精準。
雞胸肉蛋奶凍 解熱分子料理
吃烤串很熱氣,土耳其人自有解熱配方,譬如喝鹹乳酪、吃土耳其泡菜:小辣椒、青瓜、茄子、番茄等等。Maksut介紹我們吃一款經典土耳其甜點:雞胸肉蛋奶凍,從鄂圖曼時代流傳至今的tavuk gogsü!這對我來說真有點怪怪的,因為將雞胸肉攪拌成蓉之後,跟牛奶一起焗成蛋奶凍(custard),吃雞不見雞,簡直就是古代的分子料理概念!同時讓我想起了異曲同工的川菜經典,雞豆花。食物的世界很大,有地域民族、風土民情、文化特色之分,但很多時候認識得越多,又會發現美妙之處:做菜的理念、智慧卻常有「英雄所見略同」的相近重叠。
在「限聚令」和「保持社交距離」下防疫多時,想起當晚在這烤串小店擠逼的親密感,在今後已無法視作理所當然,會更有珍惜的心情。不介意跟朋友這樣擠着吃飯,底蘊裏有信任,而這樣的信任,可能已經隨着對疫症傳染的擔憂,在短時間內難以復返。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IG:yanwei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