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回憶】
可摺屏幕智能手提電話Motorola Razr到港,貨源極少,炒價近2萬港元仍有人捧場。除了科技迷想玩摺芒新科技,Motorola和Razr這個經典組合亦令人想起了摺機電話的美好時光。這次我們找來史上首部摺機Motorola StarTac和現在看來仍然外表吸引的日系摺機,在迎接摺芒新浪潮時,一起回顧90年代到千禧年中期的摺機光輝歲月。
說到第一波摺機潮,必然是1996年推出的Motorola StarTac,Wikipedia說它是第一部摺機,在它之前最多用到揭蓋或滑蓋設計,例如Mo記之前的「摺龜」MicroTac。
StarTac真正做到對摺,重量僅有100g,方便單手開合,現在來看也夠瀟灑。我們手上的StarTac駁位仍未見老化,摺蓋輕輕一推就會彈開,經典設計經得起24年考驗。當年StarTac售價曾一度過萬,現在二手價由數百到千多元不等,一部運作良好連電池的售價可過3,000元。
要做到又輕又夠電量,StarTac的鋰電池直接裝在上蓋,一跌就會散開。當年用家會用橡筋綁緊,也有不少人玩改機,機殼、電池殼及天線,撞出不同的顏色配搭。當年電訊公司愛找大明星拍廣告,黎明和阿May拍的是只能打出冇打入的和記天地線,都是Mo記代工製作的摺機款式。到StarTac賣自家廣告,也找來王菲演出、王家衛執導,可惜目前YouTube只能找到144p的低清版。
與Apple合作 促成iPhone面世
StarTac開創了細摺機先河,之後的「V仔」V系列越出越細,V8088細如壽司。剛剛到港的可摺屏幕手提電話Motorola Razr就是向2004年Razr V3致敬之作。V3當年的地位猶如iPhone 4,StarTac開摺機先河,V3就為摺機重新定義,取名「刀鋒」緣於其1.37cm纖薄機身,鋁金屬外殼、金屬鍵盤加雙屏幕,設計貴氣十足。
因為太受歡迎,V3足足熱賣4年,全球賣出超過1.3億部。當年Mo記設計就等如「有型」,Apple也和他們合作推出內建iTunes的ROKR E1和V3改版V3i,但Steve Jobs對電話的表現大為不滿,也算是促成iPhone面世、Mo記皇朝瓦解的原因。
當年除了Motorola,其他廠也趕工迎合摺機潮,但就不會像現在的智能電話般部部差不多。跟V3同樣在2004年推出,Sony Ericsson推出的802SE除了顏色醒目,還有一個270度旋轉鏡頭,方便用家自拍。
電話的相機功能崛起後,玩摺機最有創意的是Sharp、NEC等日本廠商,當年很多人搶水貨日本機,可別忘了當年的日本機只供國內用,要在香港用到電話功能就要解鎖,電話舖老闆Simon就指當年很多日系機迷瘋狂到未解鎖先買機,「當年Sharp就似iPhone,買機嘅人齋用相機等解鎖都好開心。」大概是2005年推出的903SH之後,日本摺機就在香港爆發熱潮,受歡迎的新型號初推出、未解鎖版本約售4,000多元,但一解鎖就可炒高至6,000多元,心急用家會趁解鎖前入手,也有人會好像iPhone那樣投資,解鎖前入手,等價高炒賣。
日系機崛起 創手提電話攝影潮
日系機受歡迎的原因首先是相機超班,日本廠當年愛用CCD感光元件,今天CCD和CMOS哪個比較好仍有爭論,但在雜訊控制技術較差的那些年,CCD評價普遍較好。加上電話內建各種濾鏡和美顏效果,當時沒有App及美圖秀秀,日本摺機引發了第一波手提電話攝影潮。
其次設計夠靚,而且還是日本製。這次拍攝的幾部日本摺機都是10年以上的產品,但鉸位完全沒有老化的問題,電池也仍然能用。Simon指:「你問我會不會扭斷或扭鬆,我哋賣咗咁耐,從來冇一部扭到有問題,當年Made in Japan的水準的確很高。」日本摺機有不少獨特設計,例如「反芒」,屏幕打開後還可以反轉過來用輕觸屏幕操作。雖然入面的電視和應用程式功能不少在香港都用不到,但單憑相機和靚樣已令不少人心動。
這次談摺機,除了懷舊亦想說以前的摺機手提電話漂亮得來甚有個性。摺機由1996年玩到千禧年中期,到了智能手機「篤芒」興起而衰落,由StarTac玩到日系,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進化,更別提摺機以外其他爭妍鬥麗的獨特設計,例如Nokia蕉仔8100和Motorola的V70。希望智能手機在可摺屏幕出現後,設計都可以大膽一點,不用那麼沉悶。
Mo記摺機進化史
1989年 MicroTac
有摺龜之稱,採用開蓋式設計。
當年售價:約23,000港元
1996年 StarTac
世界第一部摺機,除了面蓋的電池,機背還可加裝多一塊鋰電池,全球銷量約6,000萬部。
當年售價:約7,700港元
2000年 V8088
面蓋面積比StarTac又細了約三分之一,俗稱V仔。
當年售價:約8,000港元
2004年 Razr V3
歷史最好賣的摺機,總銷量1.3億部。
當年售價:約4,300港元
2019年 Motorola Razr
全新摺芒智能手機,向Razr V3致敬,推出至今仍全球缺貨。
售價:約12,000港元
註:部份型號無銷量紀錄
記者:司徒港燊
攝影:周芝瑩、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