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者陳曉蕾2015年創辦社企「大銀力量」,推動安老及照顧者等議題。他們去年8月租下旺角一個商業大廈單位作照顧者資源站、收費活動場地及辦公室,月租兩萬元。怎料啟用之時,旺角爆發連串示威,上來參加活動人數大減;到今年又爆發疫情,同事在家工作、活動停辦,場地用途少之又少,近乎零收入。
為減少損失,他們曾找業主希望商討減租。原來業主去年見他們是社企,擔心會「走數」,早着他們簽下未來12個月期票租金,他們嘗試透過地產代理找業主商討,但沒人回覆,「佢(業主)租約只係寫辦公室地址,但去到唔知搵邊個」,陳曉蕾無奈道,自言這幾個月是白交租。
傾向不續租辦公室
大銀力量的組合包括記者及社工,理念是「社工關注議題,記者報道出來」。公司起初出版《大人》月刊,她形容是「燒銀紙」,公司每月支出30萬至40萬元,出書佔近20萬元,且廣告收入不似預期;為增加收入,他們拚命接外界工作,包括與電視台拍節目及講座,但月刊開支太大,「養唔起」,無奈於去年6月停刊。
放棄實體書,他們再計劃可以做甚麼,之後租下旺角上址,盼藉收費活動與公眾多點互動,怎料遇上社運及疫情,陳曉蕾嘆「只可說是生不逢時」;但公司積極開拓新出路,不少日間護理中心等機構在疫情下關閉,令需照顧認知障礙或長者的家人徬徨無助,大銀有社工電話支援、為照顧者收集家居服務資料。近期推出網上講座等活動,反應不俗,還收到捐款,他們為此傾向不再續租辦公室,「疫情過後,市民已習慣上網參加活動,係咪再需要一個地方呢?」
陳曉蕾自言大銀力量是蚊型社企,沒大型慈善團體支持的社企優勢,「他們有母會backup,我們要自己搞會計同行政」。大銀力量當初獲政府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及家族基金支持,她與董事仍需墊支部份款項才得以成立。今年幾乎肯定蝕錢,現在食老本艱苦經營;大家相信今年仍可營運,下年呢?她稱不知道,「見步行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