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董、梁只會帶香港到奴役之路 - 盧峯

蘋論:董、梁只會帶香港到奴役之路 - 盧峯

看到董建華、梁振英這對「活寶」坐在台前宣佈成立甚麼「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心中滿是Déjà-vu及時光倒流的感覺。從回歸前的甚麼明天更好基金、甚麼友好協會,到近期的團結香港基金和新成立的「大聯盟」,台前仍是那幾張臉孔,幾乎禁不住大叫「又係你哋!」當然,更大的問題是,像董、梁、譚耀宗、譚惠珠等人不但活脫脫是沒新意的「舊電池」,過去三十年更是禍港主力;由他們帶領香港再出發,只怕香港走上的是兩制變一制,自由變專制的絕路。

「再出發」起步已行錯路

董建華是甚麼樣的人。他是對北京唯命是從的人,是從一開始就想把新生的香港特區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的人。董建華治港七年,本地經濟有壞冇好,工業因鼓勵北上而被掏空。政治上則縱容內地機構、企業在香港擴大版圖,讓中共各種機構、人員名正言順的滲進香港社會、政治體制內。可以說,香港的高度自治萎縮是由董建華一手造成,香港走向撕裂分化同樣由他一面倒偏幫親中陣營開始。

○三年的50萬人大遊行加上港人積極反抗雖令他在第二個任期內不得不腳痛下台,可他沒有因此反省自己的顢頇無能,反而對市民及反對他的人心生怨憤,並像死而不僵的蟲那樣不斷在權力圈遊走,找機會再推動他那套行不通又戕害香港的想法。

梁振英的劣迹同樣罄竹難書。自上台以來拚命挑動社會矛盾,大搞鬥爭路線,先來一場國教風波,然後全力協助北京封殺真普選之路,激發數十萬人參與的雨傘運動。梁振英不但對激起民憤民怨毫不介意,反而縱容警隊以過度武力對付抗爭者及參與者,不少年輕人被打得頭破血流,由此種下了官民、警民互相敵視的種子。

此外,梁振英為了貫徹以鬥爭為綱及邀寵的策略,不惜把大學校園內無害的討論扣上搞「港獨」的帽子,再發動大批判,令社會、大學校園淪為政治鬥爭熱點,把不同政治光譜的討論變成敵我矛盾。香港社會之所以在近年陷於非友即敵的對峙局面,梁振英是罪魁禍首。由他及董建華這種權欲熏心、以鬥爭為樂的人帶領香港再出發,單是想想也令人不寒而慄。

撇開他們的斑斑劣迹,這個甚麼「再出發大聯盟」顯然從起步就走錯方向。香港當前的確深陷危機中,疫情以外,政治經濟都跌入泥沼,翻身乏力。可是,香港之所以從政治穩定、經濟自由的寶地變成街頭對抗停不了的「戰地」,根源是北京當權者及林鄭政府倒行逆施,粗暴踐踏一國兩制,閹割高度自治,逼得不同階層、年齡層的市民特別是年輕世代拚命反抗;不惜公開挑戰政府的管治權力及合法性,令香港跌入前所未見的政治、經濟危機中。

「舊電池」與年輕人為敵

要化解這樣的危機,讓香港重新出發,該做的是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及本義,確保北京信守在《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的承諾,除國防外交以外讓香港實行高度自治,並讓港人按《基本法》落實特首、立法會雙普選,令市民真正當家作主。可是,董建華、梁振英之流在星期二的成立記者會上卻把矛頭指向抗爭的市民、傳媒,對林鄭政府、警隊的劣政暴行沒有半句批評。換言之,他們這夥「舊電池」連問題的核心也不知道,更遑論帶香港再出發脫離危機。

而且,香港再出發的關鍵是當權者誠心誠意跟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對話,讓他們重建對社會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然而,坐在台上搞大聯盟的人如董、梁之流不但沒有任何跟市民、年輕人對話的願望及想法,反而毫不掩飾的把他們視為敵人,即使不是除之而後快也想狠狠修理一番。對於這些「舊電池」,年輕世代肯定嗤之以鼻,不想跟他們有任何接觸;只要新世代不承認、不願意接受所謂的再出發,香港將會原地踏步,怎麼推都走不動,哪兒都到不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