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8人同行 6種場所解禁打壓遊行 林鄭拒撤限聚令

准8人同行 6種場所解禁
打壓遊行 林鄭拒撤限聚令

【本報訊】本港連續16日無本地確診個案,以抗疫為名的限聚令繼續成為警方濫權工具。政府昨公佈,沒有科學基礎的四人限聚令放寬至八人,部份勒令關閉的處所亦有條件重開,惟被斥打壓示威遊行的限聚令卻延至5月21日。面對即將踏入反修例運動一周年,人權組織關注限聚令對集會自由造成過量限制。特首林鄭月娥拒絕為撤令定出時間表,但稱延長限聚令不涉政治考慮。
記者:張雅婷 王春怡 何家朗

特首林鄭月娥宣佈再度延長社交距離相關法例14日,但放寬多項防疫措施,包括放寬限聚令及食肆每枱人數上限至八人,林鄭直言,如何及何時放寬限聚人數並不是精確科學,14日後若疫情繼續放緩,將人數限制放寬至如法國的10人甚至15人聚集都是有可能,但始終並無明言為何不撤限聚令。林鄭又指,並非每項政府措施都由專家小組給予意見和決定,意味今次決定非專家小組拍板。

被追問即將踏入反修例運動一周年,6.12、7.21、8.31等日子臨近,示威集會在限聚令下是否不可能進行,林鄭未有正面回應,僅稱政府在決策時沒有作任何政治考慮。

林鄭月娥昨宣佈再度延長社交距離相關法例14日,拒絕為撤令定出時間表。易仰民攝

專家:政府只想擺姿態

感染及傳染病專家曾祈殷認為設人數上限對抗疫作用不大,「四個人入面,只要有一個人有事,其他三個人等於近距離接觸,都係經飛沫傳播」,八人情況同一道理。他分析政府此舉只想擺出姿態,令社會意識政府逐步有條件地放寬措施,而非一刀切,但他認為此舉欠科學根據。曾祈殷又指,限聚令在郊區「完全執行唔到」,郊外假日人滿為患。

民權觀察對限聚令限制集會自由表示關注,指警方過去多次以規例票控和平表達意見的市民,即使政府放寬限聚令,仍未糾正條例內含糊不清的地方,包括「群組聚集」中有關「聚集」的定義等。民權觀察指,若限聚令有關「聚集」的定義只考慮共同目的,執行上可造成荒謬的效果,並對集會自由造成過量的限制,促請政府立即修訂限聚令,並在可行的情況下,盡快撤銷限聚令。

政府放寬限聚令人數,又會否繼續成為警隊濫權工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昨出席立法會會議時反駁,「發出告票並唔係我哋最想做嘅嘢」,聲稱絕大部份情況均是勸喻,「警告無效、迫於無奈嘅情況下先至出告票,彰顯法治」。

郭家麒:郊野聚集更嚴重

本身是醫生的公民黨議員郭家麒就斥禁聚令無科學根據,「係政治目的多過實際需要。」他解釋,目前每逢假日都見到郊野公園「人叠人」,巴士人龍已經多於八人,甚至連0.5米的人距離都做不到,形容聚集情況比集會及遊行更嚴重,「六四、7.1都好過星期六日嘅郊野公園!」他批評政府藉限聚令打壓抗爭,料限聚令會延長至「過晒市民抗爭日子」,包括六四、7.1、7.21等事件,至於會否延續至8.31,郭家麒認為需視乎全球疫情發展:「如果全世界都冇嘢,咁佢會好肉酸。」

另政府宣佈遊戲機中心、健身中心、戲院、美容按摩店、麻雀館及酒吧可於周五有條件重開,顧客進入相關處所前需量體溫及需戴口罩,同時需提供酒精搓手液。其中,戲院需設特別售票安排,院內不得坐滿。但卡啦OK、party room、夜總會等處所,當局指相關處所的傳播風險較高,需繼續停業。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預期在社區的活動會增加,感染風險亦有機會增加。她強調,若放寬限制後情況不理想,不排除會再次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