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1981年6月,廣東省公路建設公司與香港合和中國發展共同簽署合建虎門大橋高速公路意向書;1992年春季,虎門大橋工程項目被廣東省分離出來,由省交通廳組織實施,採用中外合作集資修建,同年10月動工建設。設計師為已故世界橋樑專家之一的李國豪。
97年通車 耗資33億
大橋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車,前後耗資30多億元人民幣(約33億港元)。「虎門大橋」四字由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所題。根據中國的表述,整座大橋是廣東省獻給香港回歸的禮物。
大橋為中國首座現代懸索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全長約4.6公里,連接廣州南沙區與東莞虎門鎮的跨海懸索橋,落成時為世界跨度最大的連續剛構橋。大橋為珠三角地區中部的重要幹道,晝夜通車量為10萬架次,也扣連起深圳與珠海兩個經濟特區,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高速發展。
橋址兩岸為低山丘陵地帶,東岸是虎門的威遠山,沿山分佈有威遠炮台、靖遠炮台、鎮遠炮台等古炮台,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大橋目前是廣東地標建築及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