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令觸發躲避納粹噩夢

居家令觸發躲避納粹噩夢

儘管二戰已結束75年,對熬過納粹屠殺、活着至今的40萬猶太倖存者而言,一場武漢肺炎世紀疫情卻再次勾起他們的噩夢。

83歲婆婆韋斯現居美國芝加哥,居家令讓她想起比病毒更不堪提的童年往事,當時與父母為逃避納粹追捕,匿藏長達兩年,「時時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甚麼事」。理性上韋斯知道現時疫情已不同戰時,就算物資短缺也不會真的捱餓,亦不會有秘密警察潛伏門外窺視,但她與另外20名有聯絡的「二戰孩子」還是深感恐懼、不安和無助,「在人生的最初,至現在走到盡頭,都飽受那惶惶不可終日的煎熬」。

引發二度創傷

「大屠殺生還者及子女」項目總監兼心理學家丹尼利說,疫情引發倖存者的恐懼和二度創傷,尤其年老認知衰退,痛苦回憶會浮現得更深刻。雖有少數人可以挺過來,從黑暗歷史中學會如何在疫境求生反擊,成為其他人的模範;但更多長者內心會將兩者相提並論,害怕入院會像集中營「有入無出」,留家無法出外亦令他們想起恐怖的當年,「要與世隔絕才能活命」;就算是進浴室淋浴,亦會想起納粹毒氣室的恐懼。

長者是武漢肺炎高危患者,所以疫情對大屠殺倖存者亦有實際威脅。88歲、定居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佐爾德為免中招,已鮮有出門,靠兒子送食物到他家門,又能經網絡與孫兒聊天打發時間,前陣子還隔空跟家人在慶祝「虛擬逾越節」;但他認識有一些倖存者沒那麼幸運,因疫情與家人隔絕,只能獨自面對恐懼。為此,美國紐約「猶太人對德國索賠會議」於4月中撥款430萬美元(3,332萬港元),經全球相關機構接濟約12萬名有需要的倖存者。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