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二戰結束75周年 德國穩站世界 納粹魔影隨形

國際專題:二戰結束75周年 
德國穩站世界 納粹魔影隨形

德國本周五會迎來二戰歐洲戰爭結束75周年,紀念納粹德軍投降之日。縱然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今天已在國際舞台擔當着截然不同的角色,但那段納粹黑暗過去烙下的傷痕與罪咎依然如影般一起前進。而極右勢力打着擺脫歷史罪責的旗號冒起,反映德國社會仍在要如何在歷史陰影下自處中掙扎。

1945年4月下旬,納粹德軍於柏林戰役的敗局已定,眼見「千年帝國」夢碎的納粹領袖希特拉於月底自盡。一周後,納粹德軍於5月8日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為12年納粹暴政畫上句號。時至今日,戰爭留下的裂痕與彈孔仍在不少柏林建築物上清楚可見;國會大廈內牆也保留着蘇聯紅軍肆意繪畫的勝利塗鴉,總理默克爾國會辦公室外的牆上就有紅軍寫下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字句,毫不遮掩納粹戰敗的傷痕。

盼脫罪責極右崛起

這段戰爭創傷也纏繞着整個歐洲,所以德國要重拾其他歐洲國家信任亦毫不簡單。德國前總理科爾在回憶錄指,柏林圍牆於1989年倒下時,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曾說「我們兩度擊敗德國人,現在他們又回來了」,足見歐洲領袖對德國統一後再次冒起的憂心。德國人戰後亦很忌諱揮舞國旗,憂慮會被視為極端民族主義復萌的象徵,直至當地主辦2006年世界盃,各地球迷皆揮舞着自己國家國旗湧現時,作為東道主的德國民眾才首次覺得能坦蕩蕩地揮動國旗。

到了默克爾時代,她也多番強調德國要為戰爭罪行負責任;決定展開雙臂歡迎敍利亞難民危機時,就說過德國背負着一種歷史責任。但她也逃不過歷史陰影,希臘示威者抗議她逼希臘採取嚴厲措施減赤時,在示威牌上的默克爾被畫上留有希特拉招牌鬍子。有西班牙經濟學教授在該國最大報章撰文談歐債危機時說,默克爾就如希特拉般「向歐洲其他地方宣戰,這次是為確保(德國人)的經濟位置」。

德國一方面努力展現正視歷史的決心,另一方面國內高呼厭倦歷史包袱、要求擺脫罪責的極右聲勢也日漸壯大。極右反難民的另類選擇黨已成功晉身國會第三大黨,今年更在圖林根州州長選舉上與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地方分支合作,共同擔當造王者選出州長。德國社會視執政黨與極端政黨合作為禁忌,這次兩黨合作惹起全國譁然,主要城市更爆發反法西斯示威。

德人也信不過自己

當年納粹黨正是在圖林根州選舉,借助保守政黨支持首次在德國政治體系贏得一席位。馬歇爾基金會歐洲項目主任特肖指,「這令人想起第三帝國起死回生也不過份」,「心底裏,我們德國人信不過自己。這是希特拉時代留下的遺害之一」。

戰爭與暴政犧牲者紀念館負責紀念戰爭結束藝術項目的韋格爾就說,「你可以看到納粹與現今社會的關聯。當年投票捧希特拉上位的民眾想要的東西,並非最後結局那樣」,他期望紀念日能警醒德國,公民在民主社會肩負的責任何等重要。

德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