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橫掃經濟,政府公佈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按年收縮8.9%,差過市場預期的-6.5%,為連續第四季錄得按季負增長,差過1998年及2009年的兩次金融風暴時期。有專家表示,外圍疫情持續,本港不能獨善其身,料本港到第三季才會逐步復蘇。
記者:李海澄
本港今年首季GDP表現創歷史新低收縮8.9%,將1998年及2009年的兩次金融風暴比下去,其中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第三季GDP收縮8.3%;2009年金融海嘯,本港首季GDP則收縮7.8%。
陳茂波:要刺激私人消費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本港陷入深度衰退,按季及按年為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形容包括出口、零售及投資表現的「三頭馬車皆死火」;預期第二季表現持續不樂觀。陳茂波指出,目前最重要是刺激私人消費開支,政府會繼續加大開支,期望下半年逐步走出谷底。
「三頭馬車」與經濟增長掛鈎,亦分別反映外部、內部及投資需求。根據政府數據,外部需求急降,疫情下區內供應鏈及相關貿易活動受嚴重干擾;本港貨品出口總額插9.7%,跌幅較去年第四季擴大7.2個百分點;貨品進口總額跌10.9%。旅遊業受挫,拖累服務輸出跌37.8%;服務輸入插25.4%,較上季跌5.2%大幅下降20.2個百分點。
內部需求方面,由於防止疫情蔓延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導致消費活動減弱,私人消費開支插10.2%,跌幅較去年第四季跌2.9%加劇;政府消費開支則持續錄升,首季升8.3%,上季則漲6.1%。疫情亦重創本地營商氣氛及建造活動,整體投資開支錄跌,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挫13.9%,上季則跌16.8%。
學者:料第三季逐步復蘇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疫情影響供應鏈及削弱消費者信心,「外圍疫情仍未穩定,香港不能獨善其身」;不過他料第三季經濟逐步復蘇,亞太區內短線旅遊或會重開。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直言香港「多災多難」,持續受中美貿易戰、社運及疫情影響;他表示,雖然疫情於未來一至兩個月緩和,各地措施陸續放寬,但仍未有應對疫苗,內地廠房轉移生產地已造成永久影響,故投資氣氛仍審慎。
政府發言人預期,疫情大流行仍然影響本港出口情況,「倘若疫情威脅持續,經濟活動短期內料仍然欠佳」;又指早前推出兩輪防疫措施、《財政預算案》大規模逆周期措施,應能為本港經濟及勞工市場帶來緩衝作用。政府維持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為收縮4%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