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月文娛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部分公共場館都無法開放,另一方面全球化的今天,美術館的展覽都由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藝術家和策展人共同製作,而各國的航空、入境隔離規定使得大家對跨國旅行望而卻步。當然更嚴重的還是資金匱乏,能夠通過門票盈利的美術館並不多,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幾家。更多美術館還是依賴贊助人或公立基金。熱衷贊助美術行業的私立企業現在自己的業務都受到重創,文化公關當然變成任務清單上優先級靠後的事項。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各大博物館都傳來裁員減薪的噩耗,哀鴻遍野。
危險的時候掙扎也就更為激烈,相信你最近一定在社交網站看到博物館、美術館的各種在線活動、在線內容。Zoom講座、VR/360展覽、小視頻層出不窮。四月初我的中英文社交媒體都被幾家美術館用熱門遊戲《動物森友會》製作展覽刷屏。看新聞你會知道,某家博物館把其圖像型(攝影、繪畫)展品搬到遊戲裏萌萌的美術館,邀請人觀看。我反應弧太長,過一個多星期才想湊熱鬧,但在新聞網站上都沒有找到進入碼(遊戲裏參觀別人的地方需要知道邀請碼)。最後找到在該美術館工作的朋友,他說那遊戲展覽早就關了,就算是開放的時候由於遊戲的限制,最多也只能同時容納七個參觀者同時在線。所以哪怕開放展覽時,也門可羅雀(遊戲本就不是為展覽館設計的)。
我又把那些新聞報導翻了又翻,居然沒人提到這些問題,看新聞真會以為這是一個得益於技術而能不受限制的有趣展覽,也許紙面上的好看就足夠好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