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我的第一件Esprit - 鄭天儀

【詠物誌】我的第一件Esprit - 鄭天儀

「永遠懷念興發街嗰間Esprit」唱了近卅年,在Esprit宣佈黯然撤離時重溫,無盡諷刺。沒試過着住Comme des Garcons去逼巴士的人,大概不會明白Esprit的墜落,對那一代人而言是甚麼回事。

Esprit在上世紀美好的八、九十年代,不只是一個名牌,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affordable luxury。雖說affordable,但對於當時是草根中學生的我,價格仍是離地的,興發街Esprit猶如時尚教堂。年輕就是任性,預科時我身邊的同學都會去做part time、返麥記、當sales,儲錢去買CD、追星、買名牌。懵懂的我也曾試過接五份補習,為的是極速擁有一件Esprit。

九十年代,Esprit還未引入明星效應,服裝散發歐洲自由的氣息讓我嚮往。記得那是一件杏啡色earth tone的oversize冷外套,配上皮革製的手工鈕扣,簡約得來很有個性。我在店內伸手觸摸外套,那種軟軟如棉花糖的感覺,一掂難忘。學生時代零用錢很少,當時五嚿水買件衫是極奢侈行為,於是我惟有瘋狂補習、節衣縮食,務求在外套斷碼前擁有它。

結果,一個月不到我便拿下了我的第一件Esprit。這次入店不再是「運吉」,掏出花花綠綠的鈔票埋單時,我的心跳加速,第一次感到了虛榮的動力。

這外套我一直保存着,記念私家資本主義,也封存着那些年回憶。Esprit成歷史後我立刻回娘家找尋這外套,卻發現疫情清屋時,娘親把它丟掉了。無心的舉動偏偏這時發生,冥冥中恰似是對凋零品牌的一種蓋棺的諷刺。

邢李㷧愛講道理 「唔預失去唔好擁有」

大學後我當上財經記者,專責零售股,擁有Esprit的思捷環球自然是核心關注對象,那時我熟讀所有思捷的年報與大細證券行分析報告,還有幸幾次專訪品牌曾經的靈魂人物主席邢李㷧。

其貌不揚的他,先後娶得張天愛與林青霞兩大美人,又能夠由員工變成Esprit老闆,更懂得高位時退下,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帶走233億退休嘆世界),自有他過人之處。他人幽默,最愛講做人道理,有次就談到教女。

「未拍拖前我會先教她們面對失戀,唔預失去就唔好擁有。」這老爸也未免太煞風景吧?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邢米高偏偏逆向思維,認為知死才懂生。

那是Esprit最風光的年代,2002年思捷踢走恒隆同希慎成為大藍籌,是基金愛股;2007年股價仲炒上133蚊,市值高達1715億,我的彩色爆炸頭也是在Esprit Salon電的。高處不勝寒,邢李㷧最意氣風發時竟然跟我說「唔預失去就唔好擁有」。

2008年他辭任非執董,然後盡沽思捷股份,繼續打golf、買沉香、投資茶葉,享受人生。另一邊,Esprit王國殞落,由「紅底股」變「毫子股」,由潮人品牌淪為菲傭姐姐粗着恩物,如今更宣佈關閉在亞洲包括香港所有56間零售店,與結束在香港27年的上市歷史的Joyce殊途同歸,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軟硬天師的《川保久齡大戰山本耀司》數白欖式唱出精彩的香港當代時裝史,「永遠懷念興發街嗰間Esprit」之後一句如今聽來更可圈可點:「其實呢啲牌子都只係fantasy……」這句,更應景。

撰文: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