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罩湧意外傷亡黑點郊友攀岩跳潭玩命

除罩湧意外傷亡黑點
郊友攀岩跳潭玩命

【危機四伏】
【本報訊】五一長假期,加上疫情緩和,不少港人往郊區攀山涉水放鬆心情。本報記者四出視察,發現曾發生嚴重傷亡意外的西貢雙鹿石澗四疊潭、新娘潭及獅子山等熱門地點,均有大量遊人到訪,但大部份未有吸取教訓,有人無視警告,照樣徒手攀岩跳潭,有人沿濕滑石澗往高處「打卡」。攀山教練警告肇事現場手機接收訊號不佳,若巿民不諳地勢遇上意外,隨時失救死亡。
記者:張軍 郭美華

不少遊人到四疊潭跳潭及攀爬濕滑石澗,險象環生。張 軍攝

昨踏入5.1黃金周第三天,港人繼續逼爆郊區,其中曾多次發生跳潭跌死或遇溺慘劇的西貢雙鹿石澗四疊潭,昨早已有大批遊人湧至戲水及露營留宿,有人選擇由西灣亭步行而來,亦有巿民經大浪西灣坐船到達,再步行約20分鐘山徑入潭。沿途所見,疫情危機未完全解除,但大部份人已急不及待解開口罩束縛,投入大自然懷抱。

多名男女在四疊潭玩樂,大部份均無戴上口罩。

四疊潭前年曾奪命

根據天文台分區氣溫顯示,北潭涌一帶中午後氣溫不斷升高,最高達到30.3℃。不少巿民先爬過山澗在潭頂打卡,亦有大批外籍年輕男女穿上泳裝,在懸崖高處跳潭,一頭跳入冰涼的潭水中消暑解熱,高峯時多達50人聚集。當中來自法國的22歲女子Maia已是本月第三次前來跳潭,直言好玩,她並不知悉曾有人在上址遇溺,但眼見潭底不深,故跳潭前先確認潭底有否石頭凸出,而她全日未有戴上口罩,認為本港疫情已受控,毋須過份憂心。

另一名港人阿月,她稱會在西貢留宿三天,見別人跳潭跳得開心,自己也嘗試挑戰,本身熟水性的她更無懼危險,如蜘蛛俠般徒手沿山崖攀上崖頂跳潭。她形容過程驚險又刺激,認為只要跳遠一點,便可避免撞到峭壁邊緣石頭受傷。21歲的Freedom則偕好友一行四人前日在大浪西灣露營,昨收好營具到四疊潭遊玩,原本戴了口罩的他,眼見全場無人戴,感覺反成為異類,決定自我解放除罩,但他有帶備搓手液及濕紙巾,望疫情盡快過去,港人回復正常生活。

當巿民玩得興高采烈,麻木危機感,隨時一失足成千古恨。四疊潭由數道瀑布串連而成,潭底布滿青苔,潭水暗綠不見底,隨時滑倒遇溺,亦可能撞石受傷。前年5月,一對尼泊爾籍男女在四疊潭嬉水,其間女事主遇溺,25歲男事主跳入潭中將女伴救起,自己疑因力竭而沉入潭底,被救起送院後證實不治。當局雖已於潭邊豎立「水深危險、請勿嬉水」告示牌,但遊人未有理會警告,繼續如常玩樂。

郊野訊號弱難求救

另一個曾經發生多次墮澗傷亡意外的大埔新娘潭,亦有遊人到上址遠足,數名市民不理危險,越過「此路不通」的警告牌,沿石隙行到照鏡潭拍照打卡,其中一名婦人毫不諱言:「靚呀,好靚呀!小心啲行囉,危險嘅地方唔好去,剛才行嘅都好低窪。」最終逗留一會便離開,幸未有發生意外。

專業攀山教練梁念豪表示,昨日天氣炎熱,但潭水較為清涼,加上淡水浮力較海水低,跳入潭底一熱一凍的影響下,容易抽筋及嗆水遇溺,市民躍下時亦有機會撞到崖邊岩石,輕則撞傷身體,重則撞傷腦部暈倒,沉入潭底。他指水潭位處谷底,又是郊野地區,手機接收訊號不佳,若非持有對講機或攀山繩等裝備,既不能救人,又要另派人攀往山頂接收電話訊號才能報警,一來一回,失救致死的機會大增。而石澗石頭濕滑,以往曾有人踏空失足或踩中鬆散石頭打中旁人受傷,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