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黃行動】中央工場出品連登負評滿瀉 別天神衰喺個舖度

【救黃行動】中央工場出品連登負評滿瀉 別天神衰喺個舖度

正所謂,「黃藍是政見,好食是良知」,奈何坊間不少黃店都好睇唔好食,顧客們落入「撐就傷胃/唔撐就傷心」的兩難。在連登討論區,有家滿滿負評的拉麵店:別天神,「麵好×難食」、「勁難食」、「湯太淡」……這次我們找來居港日本人和泉素行(Soko),以及從事飲食業超過三十年、曾任富×集團顧問的前輩鄭師傅,一同找出問題根源。

「以前我做玩具批發,成日會去日本食一間『天神拉麵』,剛好遇上老闆退休,就求老闆教我整,我對我的麵很有信心。」斷斷續續在日本學藝半年,七年前, 別天神老闆Rocky由日本學成歸來,在銅鑼灣開第一間舖,至今有八間分店,連海外也有它的身影。「工場大約是兩年前左右開始,當時已開到第六間分店,覺得質素與味道都需要統一。」中央工場似是餐廳的魔咒,採用中央工場制度的餐廳,似乎難逃劣化命運。

豚骨湯麵 $75 老闆最愛的,也是店內唯一湯底款,就是這個豚骨湯麵。

Rocky 別天神老闆 別天神老闆Rocky一直對自己的拉麵很有信心,面對鄭師傅與和泉素行的挑戰,他表示完全不怕。

和泉素行Soko 居港日本人

鄭師傅 飲食界老師傅

【疑點一】中央工場拉低質素?

從前,每間別天神的湯底都是各店的師傅主理,現在則由工場集中處理。每日八時,員工就會開始準備,切骨沖水落煲。「基本上我們的豬骨湯底,只有三樣,大量筒骨及水,還有煮好麵才加的調味肉汁,從日本寄來。」筒骨來自歐洲,Rocky說骨頭越大,味道越香濃,而且乳化的效果更好。材料只有筒骨與水,卻能熬煮出濃郁的奶白色湯底,秘密在他身後的數個大煲。「那些是從日本訂做回港的壓力煲,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短時間就可煲好湯,煲完的豬骨,單手就可掐碎。」老闆即場示範,豬骨粉碎,那是價值二十萬港元一個煲的成果。

眼見老闆單手掐碎豬骨,Soko大為驚訝,「對日本人來講,中央工場的拉麵是沒那麼期待,不過都很驚訝,這處的工場是用如此簡單的材料煲出這樣濃郁的湯底。」工場不但過了日本代表Soko一關,也過了鄭師傅那關。「現在來看,工場這關是沒問題,要看看之後的運輸會否出現問題。」觀察了整個上午,也即場試過湯,鄭師傅看來並沒發現任何問題。

【疑點二】運輸降溫味道差?

煮好的湯,會先入牛奶桶,再由司機運送到各分店。運送需時,溫度自然下降,會否就是難吃的主因?「通常會送兩次,第一轉送九龍區的四間分店,之後返工場,再攞多次湯後,送港島幾間分店。」Rocky又相信,溫度降底不會影響味道,因為豬骨湯特性不能長期加熱,相信自然的溫度下降是完全沒問題。由工場出發,先到兩家中環店,用了三十五分鐘,終於到銅鑼灣店。

在工場出發前,鄭師傅先量度了湯底溫度,又以玻璃匙羹測試湯底的掛羹程度,越是掛羹,代表湯越濃郁。對比工場的溫度,到店後下降了約五度,但掛羹程度相若。鄭師傅又再試湯,味道與工場無異。運輸這關似乎也沒問題。

當拉麵師傅把拉麵奉上,嚐了一口後,鄭師傅隨即知道問題所在。「正如黑松露意粉,冇黑松露味,完全嚐不到豚骨拉麵的精華。溫度有問題,不夠熱,而且煮麵過程也有問題。」

【疑點三】舖內流程出錯

跟了一整天,原來問題來自店內。雖然在開店初期,老闆Rocky就本住「猴子也懂」的方向設計店中煮食流程,如煮麵處就有一個預定是三十五秒的計時器,連夥計落麵的五秒都計算在內。只是人心從來都不易控制,老闆也不能時刻監察店舖。

「拉麵個靈魂是湯底,湯底要似是火山爆發一樣的熱。」鄭師傅指在店內煮的湯,溫度不夠。店員本身直接從大煲取湯,大煲的加熱明顯不及細煲快,鄭師傅建議老闆多買一個較細的煲,先把湯放到細煲加熱,必須把湯煮到火山爆發似的。至於煮麵方面,鄭師傅指下水前,得把麵餅弄散,再逐少逐少放到滾水中,煮的時候又要不斷攪拌,以免麵條黏糊。說到脫水的手勢,鄭師傅建議改用另一手法,先將筷子插於麵中,再上下擺動麵筲箕,以免水份集中在麵中間。Soko即場試食鄭師傅改造過的拉麵,馬上嚐出分別,並指出改造版別天神,吃起來,「溫暖又開心得多」。

就鄭師傅的提議,老闆Rocky指會嘗試在每間分店多加一個小煲,又會再買部拉麵專用的脫水機,務求改善品質之餘,每位員工都懂得用。「決定做連鎖時,就應該要諗點樣將所有步驟制度化,減少出錯機會。」

中央湯底運送流程

員工每日8點準時開工。把豬骨切細,沖水,再下煲。

途中,將豬骨煲出的泡沫清走。經過三小時熬煮,煮好的湯會分批倒入牛奶桶。

每日送兩次湯,早上送九龍區分店,午後送港島區分店。

採訪﹕梁苡珊
攝影:高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