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朋友打電話來的時候我正在灣仔街市等大婆買菜,街市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找了個路邊空檔可以把車停下來等候,身邊車水馬龍,能夠佔到一個可以停留又不妨礙交通的位置,也是一種運氣。運氣這回事情,彈性特大,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也可因為在熙攘的街市邊找到一個停車處,油然而生。
停好了車,方能安靜與朋友通電話。大家都在疫情籠罩之下,自然說說各自近況,我說香港疫情逐漸緩和,已有幾日零感染的紀錄,一零感染,防疫中心每天的新聞通報會就不開了。在此之前,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那幾個專家醫生報疫情,有幾個人確診了,都是什麼來歷,是外遊的,還是本地中招的,諸如此類,已成每天一個固定項目,到時到候打開電視機就看見她們,主持發佈會的張竹君醫生,雖然天天戴着口罩只見眼角眉梢,但日久相對,見了已有親切感,突然有一天因為零感染而沒有通報會,本來應該高興才是,但又竟然覺得悵然若失,很不習慣。可見習慣勢力一旦形成,便會不講道理了。
朋友在香港有些生意來往,這四個月來不能走動十分難受,知道如今漸見舒緩,也覺有了希望。他說上海疫情也見好轉,餐飲業生意大約有六七成的恢復,只是重創之下,大家仍有驚弓鳥的心態,生怕瘟君再來。然後便問我買什麼菜,我說剛從豬肉舖買了隻差不多五斤重的蹄膀,花了港幣五百。「五百塊錢一隻生蹄膀!」朋友在電話那頭叫了起來,震驚程度大於聽見我武肺中招。這也頓時令我神氣起來。原來最近一心偏重了疫情,卻疏忽了豬肉行情。想不到突然由一隻蹄膀變了有錢佬,可見運氣來了,真是擋也擋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