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財:戲院、健身房或先復業

林正財:戲院、健身房或先復業

【本報訊】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本港疫情有所緩和,隨着公共設施逐步重開,下一步可以考慮讓暫時關閉的11類行業及處所中,風險相對較低的類別,例如戲院,先行重開。他又指限聚令對控制疫情有效,認為須延至最後才考慮放寬。不過,有醫生質疑當局堅持限聚令是基於政治考量。

未可放寬限聚令

林正財接受港台訪問時指出,過往未有疫症爆發過、人流相對可以控制、業務行為相對低風險的處所,應可考慮批准在5月7日限期屆滿後重新開業,例如戲院可以隔行、隔位坐;健身中心可先容許個別顧客入內、限制人數,及暫停開班。但曾爆發感染群組的處所,如派對房間、酒吧等則暫未適宜重開。他又稱,由於美容院作業模式較為高危,員工與客人會有緊密的身體接觸,美容過程中,顧客亦不能戴口罩,重開前應先與業界商討如何有效減低病毒傳播風險。被問到何時撤銷限聚令,林指出,限聚令對控制疫情相當有效,是能涵蓋所有人及提醒市民疫情未過的規例,更是在各項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內的最後一條防線,而且對經濟民生不算影響太大,認為可能到最後才考慮放寬限聚令。但當中可商討是否有微調的空間,惟在疫情未算受控下,即使要調整,相信亦不是現在去做。

林正財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質疑,當已陸續恢復公共服務及考慮放寬處所,當局仍堅持限聚令,是基於政治考量,「當持續零確診,政府點解仲要限聚令?我覺得係帶有政治因素。你開放嗰啲場所,同時間限制人數,一大班朋友去戲院睇戲,同一目的及坐埋一齊,我覺得(林正財)諗得唔透徹」。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