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故事:老師教DIY玩具 疫下親子樂

抗疫小故事:老師教DIY玩具 疫下親子樂

【本報訊】疫潮持續下學校復課無期,學童在家中百無聊賴,家長頭痛萬分,悠長假期恍如困獸鬥。小學視藝科老師黃浩斌(Jan)在停課不停學之際,化身YouTuber,教一家大細齊齊做手作玩具,讓親子之間共享天倫樂之餘,學童可跳出學習框架,發揮創意小宇宙,「𠵱家唔使返學都要做功課其實好慘,反而可以喺呢段時間發掘小朋友其他長處!」

廢物利用 加入簡單物理原理

記者隨Jan走入空蕩蕩的小學校園,視藝室儲物櫃的畫筆和畫紙久未使用,添上一層灰塵。隔壁的桌上,卻攤滿了一個個手作玩具,有用卡紙、雪條棍、磁石製成的足球遊戲機,有用飲管製成的機械手,這些全都是Jan在這幾個月期間自行設計的手作玩具。

疫潮持續,復課遙遙無期,學生停課不停學,老師為改變和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絞盡腦汁。擁十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視藝科老師Jan決定拍攝短片,教學生製作手作玩具。「最緊要係有趣、好玩」。

好玩的背後,是名為創客教育(Maker Education)的教學理念,主張讓學生在設計產品過程中嘗試解難和發揮創意。「思考過程牽涉到簡單物理、數學、工程、視藝等原理,我唔會限死佢哋要幾長幾高,等佢哋自己試咗先」。對於Jan而言,設計這些手作玩具也是一次新嘗試。他的5歲兒子也一同協助改良產品,給予他不少靈感。「好似個足球機,要用磁石控制雪條棍揮動彈珠。本來條雪條棍冇咁長,好多位都去唔到,佢(兒子)就諗到駁多一條雪條棍」。

隨了要夠好玩外,Jan創作時也考慮材料來源的問題。疫潮下大家減少外出,他不希望學生為了創作玩具而特意出外,於是想到在家中就地取材,開始收集廢物,嘗試將它們轉化成玩具的一部份。他創作的扭彈機的彈弓,就是來自家中的沐浴露。「沐浴露入面嘅彈弓其實好難循環再用,呢條橋就喺廁所諗出嚟,我開始研究邊支嘅彈弓㩒落去係最適合,可以彈到個波上去」。

鬼主意多多的Jan,每星期設計一件作品,目前已累積了八件手作玩具。他慶幸學生反應尚算不俗,「有學生會睇,睇完會影低佢嘅作品畀我,或者喺片畀feedback」。Jan也決定公諸同好,將本來只開放予校內學生的影片上載至YouTube,分享予大眾。「我唔想嘥咗啲片,因為好多小朋友喺屋企都好悶,同埋好多家長都面對住好困難嘅局面,咁不如一齊喺屋企玩吓。」

藉假期培養子女新才能

同為父親,Jan也笑言疫境生活「真係辛苦」。「小朋友最需要互動,佢返學時,有老師、同學,唔會咁依賴你,但𠵱家佢真係得返你一個朋友」。他創作的手作玩具,多為群體遊戲,希望在創作和玩樂之中,讓父母與子女藉此共享親子時間。他認為,父母也乘這次「悠長假期」培養子女的設計思維,助他們發掘新的長處和才能。「疫潮下大把人繼續補習,彌補番返學學到嘅嘢,呢方面唔使擔心香港家長。但𠵱家時間多咗,學習機會其實係多咗,值得發展吓其他嘢,而創意往往就喺最得閒嘅時候出到嚟」。

■記者陳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