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欠款萬億陷危機 遭中國掠奪資源一債一路 亞非反抗

財經專題:欠款萬億陷危機 遭中國掠奪資源
一債一路 亞非反抗

內地推動的一帶一路,至今已有七年時間,顯著經濟效益未見,卻將武漢肺炎一路送往多國。過去為配合內地發展一帶一路,非洲及中亞多國大舉發債,終致債台高築;單計非洲,欠債已約1,450億美元(約1.13萬億港元)。近日有國家開始反抗,認為與中國簽定的貸款協議太苛刻,要求取消;亦有國家已因本地經濟受創,被債主中國「予取予攜」,需「割讓」國內重要的天然資源及軍事儲備抵債。
記者:孫樂祈

一帶一路效益有限,卻令多個參與的國家負債纍纍。單計非洲,拖欠中國的債務已經約有1,450億(美元.下同),其中有兩個國家不單欠下中國巨債,更因疫情、石油價格戰衝擊,隨時破產,其美元主權債券落入「危難」級別。當中,西非國家安哥拉,公債債息一度由7%飆升至30%;南美洲產油國厄瓜多爾,亦要延後支付兩億元的公債票息。

窮國欠債達GDP兩成

有美國經濟學家花了兩年時間,整理出中國還有超過2,000億元的海外貸款,隱藏在公眾視野之外,佔其跨境貸款一半。有十多個最貧窮國家拖欠中國債務,約相當於其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甚至更多。

其中,本月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款14億元的巴基斯坦,自與中國合作興建「中巴經濟走廊」,已陷債務危機,欠下中國60億元債。美國有智庫2018年發表報告,將巴基斯坦列入八個因一帶一路而陷債務危機的國家之一。事實上,巴基斯坦去年已與IMF簽署一項60億元貸款計劃,今年4月再向IMF借貸,其間美國一度阻撓,美國財長姆欽不滿指,「我們永遠不會用這些國際組織的錢來償還中國」。有國家開始反抗,其中東非國家坦桑尼亞總統「帶頭」廢除一帶一路協議,揚言「(協議)醉漢才會接受」。

一帶一路至今走過七年時間,多國開始認清中國真正目的。坦桑尼亞上屆政府,2013年接受中國投資與貸款共100億元,大搞一帶一路;到今屆政府上場,即於日前宣佈廢除協議,總統馬古富利直斥:「中國貸款協議當中的條款,只有醉漢會接受!」中國簽定的條款極苛刻,指其可租借當地土地99年,而港口一旦運營,坦桑尼亞不能過問誰來投資,該國還須補償中方建港口的鑽探施工。中國對坦國的「背叛」,暫未有回應。

此外,中亞國家吉爾吉斯,因當地居民激烈抗議一帶一路、稱他們不會把吉爾吉斯的土地交給中國,結果該國2月宣佈,取消中國斥資三億元、於當地偏遠山區建造的貿易和物流中心。

東南亞國家方面,馬來西亞選擇大幅壓價,首相馬哈蒂爾2018年上任,隨即煞停一帶一路鐵路項目,直至中國將每公里鐵路造價,由2,320萬大降近三成至1,670萬元,並將馬來西亞預付的7.5億元退還部份,工程才重新進行。

貸款利息高世銀一倍

雖然遇到反抗,但中國同一時間已加速掠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中國的心態是,「你還唔到錢,我接管你海港、經濟特區管理權,都一樣有好處」。中國高價輸出劣質工程,當中條款未有公開,一旦該國無法償還貸款,戰略價值高的港口,或天然資源就要抵押給中國。華盛頓智庫(CGD)收集中國、世界銀行15年內共7,000多項貸款數據,發現中國索取的利息遠較世銀為高;世銀貸款利息平均2.1厘,中國則為4.14厘,高出達一倍,而且債務寬限期僅4.8年,比世銀7.7年為短。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亦認同,目前一帶一路多國陷入困境、瀕臨爆煲,正合中國意,「中國一定會利用呢個機會收割,一帶一路收益本來唔高,中國都知可以收返錢嘅機會唔高,佢最想要係各地港口」。

中國這些往績一籮籮,自2014年在巴基斯坦大搞600億元中巴走廊,巴基斯坦開始債台高築,一年後已要將瓜達爾港口租予中國43年,港口91%收益歸中國;該港口臨近主要石油產地波斯灣,亦能讓中國運油輪避開有主權爭議的中南海。截至去年3月,巴基斯坦對外負債854億,當中四分一來自中國。

基金回報低 跌價四成

紅茶大國斯里蘭卡境況更如同「割讓」。該國因無力償還由建設赫班托達港而生的11億元債務,被迫簽署一份有效期99年的租約,將這個連接中國和歐洲、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港口割讓。

多國最終因一帶一路帶來大量負債,盈利卻欠奉,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曾國平,參考了美國金瑞基金成立的一帶一路基金,「隻ETF買晒相關股票,結果係遠遠落後於任何大型指數,反映回報好低,對參與國都冇好處」。基金2017年尾首掛以25.01元收市,四個月後升到28.13元便無以為繼,上月更一度跌至15.68元,比首日跌近四成。曾國平形容一帶一路就如國企,中國養無效率的國企,回報低、經常要再投放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