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長楊潤雄說:「我想為考生送上已故鄧麗君小姐的金曲《漫步人生路》……希望各位考生放鬆心情,盡情發揮,祝大家考試順利!」我的朋友聽了這話就質疑,現在的考生還有幾個知道鄧麗君,教育局長此舉是不是太脫節。
我說問題倒不在於脫節,而是那句「已故鄧麗君小姐」。鄧麗君已故眾所周知,但這個楊局長要如此強調,是不是還有一個「在生鄧麗君小姐」呢?如果沒有一個「在生鄧麗君小姐」,為什麼要強調「已故鄧麗君小姐」呢?那以後說「披頭四」的約翰連儂,要不要說「已故約翰連儂」呢?推而廣之,「已故孔子先生」、「已故孟子先生」、「已故唐太宗」、「已故孫中山」、「已故鄧小平」──都是死人,不可厚此薄彼,既然香港教育局長開了平等機會先例,以後死人名前,必須要加「已故」,不然還真不知道那人死了。對不對?
大概是這樣,大陸網上騙案常有人自稱自己是秦始皇,說自己沒有死,活到今天,從前在陝西長安附近埋下了大批寶藏,現在需要集資開採,只要往他戶口裏打兩千人民幣,你就有資格坐地分得幾十億的財寶。諸如此類,居然也有人上當。為什麼會上當呢?今天我明白了,原來歷代教育家裏都沒有一個像楊局長這樣的人才,沒有想到在秦始皇前面加「已故」兩顆棺材釘,沒有一錘定音報他死訊,這才連累兩千多年後的笨蛋以為他還活着。楊局長要是早生兩千五百年該多好!
語文決定思想,什麼樣的語文水平,決定什麼樣的思考水準。香港教育局長的語文水平就是一說死人必「已故」,生怕不說「已故」,莘莘學子會以為鄧麗君假死。現在好了,起碼以後不會有騙徒說自己是鄧麗君了。如果還有賊心不死的騙徒說自己是鄧麗君,你也可以大聲喝止:楊局長說鄧麗君「已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