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新失業率攀升至4.2%,建造業亦成重災區。一名從事建造業的買家,去年底以520萬元購入青衣樓花新盤後,擔心經濟轉差,怕樓花落成時估價不足,因而放棄採用建築期付款改即供,向發展商申請提早成交,惟銀行「落雨收遮」,按揭證券公司拒批高成數按揭,正籌錢或另搵擔保境況。
由建築期改即供付款
該名90後買家,乃單身人士,從事建造業,月入約2.5萬元。他在去年11月向佳明集團(1271)以520萬元購入青衣新盤明翹匯,選用建築期付款並打算承造九成按揭,即以首期約52萬元上車。經濟環境轉差,該買家擔心新盤收樓時,樓價下跌而估值不足,向發展商提出提早成交,由建築期轉即供付款,立即向銀行申請八成樓按。但銀行收緊按揭審批,最終按證仍拒批出高成數按揭,買家面臨籌錢或另搵擔保,否則或撻定收場。
事實上,選用建築期付款購買新樓,雖然可承造高成數按揭,但發展商一般為使資金快速回籠,會鼓勵買家採用即供入市,即供付款一般獲得折扣較多。據悉,一名任職政府部門的30歲單身人士,以505萬元購入天水圍嘉湖山莊麗湖居中層單位,採用新按保計劃,借足九成並分30年還款,即首期50.5萬元入市。
以一般銀行利率2.375厘計,如要通過壓力測試,月入至少4.3萬元,但該名買家的薪金連津貼只有約3.6萬元。據悉,他仍能獲銀行及按揭證券公司批足九成上會。市場估計,是次獲批與其職業、收入穩定有關,或須付額外保費。但是,若樓價調頭回落一成,該買家就成高危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