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有國家希望盡快重啟受疫情重創的經濟活動,計劃以康復者的抗體作為健康指標,發出「免疫護照」,容許他們恢復旅遊和工作。不過,世衞指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武漢肺炎患者康復後,體內會產生足夠抗體可以保護他們免受二次感染,警告相關做法或會引起反效果,令康復者忽視世衞的防疫指引,增加病毒擴散風險。
智利當局早前表示,將開始向被認為已康復的武漢肺炎病人發出健康證明,一旦進行篩選,確定他們體內是否已有抗體,使其對病毒具有免疫力,相關康復者便可立即重新工作。
所謂抗體測試是透過血清檢測,結果有助判斷接受檢驗的人過往曾否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是否屬無症狀患者或者已康復病人。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家范凱爾克霍弗(Maria Van Kerkhove)早前表示,抗體測試能量度出血清濃度和抗體高低水平,但不代表有抗體的人就具有免疫力。
抗體水平低或不足以免疫
世衞昨在社交網站發文警告各國政府,切勿向感染者發出「免疫護照」或健康證明,因為不能保證其準確性。世衞指出,通過自然感染對病原體產生免疫是一個多步驟過程,通常需要一至兩周。感染病毒時,人體首先出現非特異性的固有免疫回應,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可減慢病毒感染進程,甚至阻止症狀出現。其後,人體會出現適應性免疫回應,產生與病毒特異性結合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並會產生T細胞,識別和清除受感染的細胞,即細胞免疫。如果體內產生足夠抗體可以保護他們免受二次感染或阻止病情發展為重症。
惟世衞指出,至今大多數研究顯示,康復者體內雖然擁有病毒抗體,但部份人士血液中的抗體水平非常低,至今亦未有關於病毒抗體是否可賦予人類免疫力的研究,因此若擁有抗體的人以為可免於二次感染,而忽略公共衞生建議,反而可能增加病毒繼續傳播的風險。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