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本港昨日沒有新增武漢肺炎確診個案,為過去一星期第三度零確診,累計維持1,038宗,包括一宗疑似個案。不過,本港昨新增一宗康復患者出院後,對病毒再次呈陽性的復陽個案,至今有九宗。有專家指出,武漢肺炎病毒在人體內較難徹底清除,患者體內就算產生抗體,但不代表完全康復,建議當局為所有康復者完成14日醫學監察後再檢測,確保體內完全無病毒才重回社區,以免引發第二波疫情。
記者:謝明明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新增的復陽個案為第876宗20歲女病人,她近日出現病徵,被安排入住屯門醫院治療。據病人提供的資料顯示,她出院後主要留在元朗嘉湖山莊樂湖居4座寓所。昨日再多19名確診病人康復出院,累計有772人出院,目前仍有262人留醫,當中四人危殆。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指出,部份個案是在出院後一段時間復陽,當中部份人有病徵,甚至有外國病例,病毒維持一個月仍持續陽性。他指出,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在發現病毒兩星期內產生免疫反應,以消滅病毒,惟新病毒或會抑制免疫系統,「令免疫系統波動,部份人嘅病毒又活躍返,再次產生病徵」,相比沙士、麻疹等病毒,新病毒在人體內較難徹底清除,令其在人體內持續一段長時間。
梁子超又不排除部份復陽個案是因為抽樣本的問題,「一般只抽上呼吸道樣本,但下呼吸道同腸道仍有病毒未清除晒」。他建議為所有出院病人完成14日醫學監察後再檢測一次,避免尚未清除病毒的患者流入社區。他指出,根據本港及外國復陽個案顯示,患者體內就算產生抗體,不代表病毒完全消失,以致有二次感染或復陽。他擔心情況會影響疫苗研發,「疫苗臨床上係睇人體抗體水平,當抗體唔係絕對保護,好難知道保護性有幾多,如果搵唔到特別抗體量度方法作為疫苗保護指標,就難以臨床研發」。
建議同時抽取大便樣本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亦贊同為屆滿醫學監察的康復病人作病毒檢測,「唔單止上呼吸道取樣本,仲要取埋大便樣本」,確保他們體內病毒完全清除後,才准許他們重投社區。他又指出,為釋除公眾疑慮,醫管局中央委員會應逐一審視每宗個案,以判斷患者是否已完全康復出院,「現在除兩次陰性結果外,主要靠醫院臨床判斷,但我認為應交畀醫管局中央委員會逐單研判,加強把關,以免引發第二波疫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網誌表示,本港疫情有緩和迹象,但全球疫情仍然嚴峻及不穩定,希望社會各界不要鬆懈,以免各項防疫措施的成果功虧一簣。她明白多項減少社交接觸措施可能為市民帶來不便,政府會因應科學數據、外圍及本地的疫情,以及聽取專家意見,持續監察及檢討,以作適當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