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敦治「老鬼」三度打硬仗 港人守得住 醫護免殘酷抉擇

律敦治「老鬼」三度打硬仗 
港人守得住 醫護免殘酷抉擇

過去三個月,香港好不容易守得住。疫情稍緩時,回望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群組爆發——邊爐家族、佛堂群組……香港人猶有餘悸。律敦治醫院傳染病控制統籌醫生廖維滔零距離見證一波又一波的疫潮,他處理過邊爐家族及佛堂群組,與病毒打仗,與時間競賽。結論是,香港守得住全靠全民戴口罩。
記者:陳沛冰

相比沙士及豬流感,廖維滔認為今次肺炎疫情更嚴峻,料口岸重開挑戰再來。梁志永攝

廖維滔打過2003年沙士及2009年豬流感兩場仗的「老鬼」,1月初已協助醫院準備抗疫。那時懷疑個案不斷增加;2月初律敦治接收邊爐家族患者,在24歲男病人入院首先確診後,病人通知醫院其外婆正在東區醫院普通病房留醫。當時廖維滔已放工,立即趕返醫院通知聯網跟進病人外婆。男子的父母及親友相繼趕到急症室,「當時壓力相當大,一晚收五個,真係開波打仗」。其後再出現北角佛堂群組,還有社區大量懷疑病人,只要走漏一個,隨時社區大爆發。

廖維滔(左)指醫護同事雖憂心,但士氣從未低落。

一晚收十多電話問化驗

同事未有足夠經驗,令廖維滔有一個多月要一夫當關,全間醫院不同部門同事,每當疑惑需否為病人化驗,都會打電話問他。廖試過一晚收十多個電話,每次決定應否化驗,既要深思熟慮又要與時間競賽。說完一聲「驗」後,不代表可以倒頭大睡,「要諗如果驗到中,收個病人喺邊,要盡快開藥,成日計數中嘅機會大唔大」。

曾有病人大動脈爆裂,電腦掃描顯示有肺花,雖然已為病人抽取樣本做化驗,但病人血壓一直下跌,無法等數小時後出結果。廖維滔親自到深切治療部與外科醫生商討,看過病人肺部影像後認為不似是武漢肺炎,他決定應立即安排病人做手術。

有沒有走漏過病人?廖維滔笑言「好在未有」,背後有賴醫護團隊爭分奪秒化驗,高𥧌期一日做六轉化驗,盡量大包圍式化驗,才能盡快知道病人是否確診,加快調動病床,特別是3月海外回流潮開始,他最擔心是不夠隔離病床。「成日都諗點樣用盡病床,除咗等化驗,要睇症狀、睇肺片、有冇旅遊史。」武漢肺炎病毒很蠱惑,傳染力高,曾有病人首次化驗呈陰性,但症狀不退,再化驗後才確診。若輕易放走病人,隨時連累同事中招。

打仗時,廖維滔最憂慮同事安危。沙士時香港1,755名感染者中,有兩成是醫護人員,今次武漢肺炎病毒殺傷力強,要預防尤其是未經歷過沙士的同事感染,壓力不小。英美很多醫護人員,在沒有防護裝備下走入病房,有醫護接受傳媒訪問時形容自己像走入屠房被屠宰,「西班牙、美國醫護人員數以千計咁死,每見到一個醫護人員死,你會好傷心。你諗吓佢哋,死於呢個病,因為成個配套失敗,病人蜂擁入院,醫院overload(超負荷),ICU用晒。」廖維滔哽咽地說。

曾有一個多月廖維滔要為全醫院決定需否為病人化驗。

「同事好勇猛 士氣冇低落」

他形容身邊的同事一直好勇猛,士氣沒有低落過,但當病人越來越多,「大家唔講箒,大家都有憂慮」。他說:「收一個症要好多人力物力,收一個好啲,收十個就大機會中招」,短時間接收大量病人,疲累下易受感染,有時同事不禁說句:「又收!」

相比外國,香港醫護不需要作出殘酷抉擇,「醫生要決定邊個掹番條喉出嚟,唔再支持佢,唔用呼吸機,係好痛苦嘅決定,香港好彩唔使做呢樣嘢」。這一切有賴香港人在戴口罩上「冇得輸」,令疫情未失控,醫療體系不致崩潰,「呢個病係飛沫傳播,外國人認為有病先戴口罩係好錯」。

疫情只是稍為緩和,遲早會捲土重來。打過三場疫戰,廖維滔認為今次肯定是最漫長。德國的大規模測試令該國疫情在歐洲相對穩定,新加坡走漏外勞病人後一發不可收拾,這些都警惕香港要小心為之後的疫情部署。他認為現時要鞏固既有措施,作最壞打算,醫院已有45分鐘可知結果的快速測試,「有多啲武器,就可以驗多啲」。當口岸重開,挑戰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