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邊爐家族 一個不能少

拯救邊爐家族 一個不能少

2月初一個晚上11時多,廖維滔接到醫院電話指有病人惡化,他急急返回醫院。進入負壓病房,見到確診的邊爐家族一家三口,父親咳血及喘氣,體弱得要兒子攙扶去廁所,三人均腹瀉。廖看到他們眉頭深鎖,面上仿似寫上對家人健康的憂慮,他形容若不幸「走失」一人,未能救回,必定影響另外兩名搏鬥中的家人,「自己成晚個心都好憂慮」。

「父親」一度轉差 咳血喘氣

廖維滔憶述,邊爐家族出現的一晚要接收五名病人,醫護壓力隨之而來,因為疫症爆發初期治療經驗較少,亦不確定藥物療效。邊爐家族中的24歲兒子首先確診,父母其後亦確診,三人同住一個負壓病房。父親入院時情況穩定,後來轉差。一晚廖收到醫院來電後返回,「一入去見到阿仔扶住阿爸去廁所,阿爸咳血、喘氣,有細胞因子風暴,弱到自己去唔到廁所;阿媽屙到七彩,三個人都有屙,三個都有肺花,阿爸最差,家人唔止擔心阿爸,自己都病」。當時廖再為邊爐家族父親加藥,並要評估若病情再惡化,要增加氧氣用量甚至插喉,又要考慮需否放尿喉,要向家人解釋有關情況。廖看到家屬皺眉,「如果走失一個,全家都好大傷害」。他指自己壓力沉重,「成晚好憂慮,唔知啲藥得唔得」。加藥後父親病情好轉,慢慢減少氧氣用量,三人終可齊齊整整康復出院。

2月底至3同初,醫護人員有喘息機會;至3月中,大批海外留學生回港,疫情又轉趨嚴重,廖維滔看到另一種無奈及惶恐。一名在英國留學的四年級醫科生,2月時仍要在倫敦的醫院實習,當地醫院除治療武漢肺炎病人外,在其他病房不會戴口罩。該留學生料自己有可能中招,只是當地沒有測試,「睇得出佢哋嗰種無奈,最初訂機票唔易,大學去到3月中,倫敦個個都覺得大家好似感染咗,當疫情失控會好驚恐」。

廖維滔說武漢肺炎殺傷力大,較一般流感厲害得多,其中一名酒吧群組病人,由肺清、惡化至有氣喘、肺白、要用高流量氧氣,最後要插喉,都只是兩日,所以港人絕不能輕視疲情。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