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遊蹤】
傳統廟宇飲食,僧尼用的餐具是鉢孟,稱為鉢孟供養。鉢孟供養是飯菜之盛器,實在也是修行的一種,因為透過鉢孟供養,展現的是簡單、不浪費和專心。就跟泰國、寮國等地一樣,鉢孟就是化緣的鉢。來到韓國以後,因應韓國人有飯有菜有湯的飲食習慣,才轉化為一套四件的鉢孟。
鉢孟一套四件,最大的碗用來盛飯,小一點的用來放湯,再小一點的用來盛清水,最小的一個,用來放菜。飯和湯由執事僧送上,足夠了,便左右搖一下示意。小菜是自取的,吃多少取多少,不可吃剩浪費。一般僧侶取用的,僅是足以維生的份量,對他們來說,食物不求飽足,不求滋味。食物是他們恢復體力的藥石,進食,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健康生存修道。
吃飯,也是修行的一種。
吃飯時,不交談,不張望,專心致志於一口飯,一啖菜,感激大自然賜食。吃到最後,僧侶們會在碗內倒水,再用剛才剩下的一塊泡菜(如醃蘿蔔)來清刷鉢孟,洗好了,就把泡菜吃掉,水都喝下,一點不浪費。到最後再用清水洗淨,洗得一塵不染,要是還有殘餘的食物,也是一併喝掉。那種潔淨,是最原始的環保,更加是一種修為。
採訪:陳珠玉
攝影:陳可峰、雷禮康
鳴謝:韓國觀光公社、Temple St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