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紐約期油6月合約上周累跌32%,創最大單周跌幅。與期油掛鈎的衍生產品成散戶在原油期貨市場「奪命金」,而中行(3988)就原油寶產品發聲明,指對客戶遭受損失深感不安,願在法律框架下承擔責任。官媒亦批評中行沒履行有效風險管理。
記者:伍詠雯
肺炎疫情大流行,令全球原油需求驟降,油價下滑。彭博昨引述消息稱,沙地阿拉伯國營產油商沙地阿美已於上周提前減產,冀可提振油價。報道稱,沙地阿美從每日1,200萬桶降至每日850萬桶。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國俄羅斯,早前計劃5月1日起,合共每日減產970萬桶,較原定6月減產提早了行動;其他油組成員國包括科威特和安哥拉前日也指,將按需要減產。
中行稱願承擔責任
紐約期油6月合約前日升2.67%,收報每桶16.94美元,惟上周累瀉32%,創歷來最大單周跌幅。倫敦布蘭特期油6月合約收報每桶21.44美元,升0.52%,全周累跌24%。上周原油期貨市場波動,紐約期油5月合約結算價跌至每桶-37.63美元,史無前例,內地、印度和南韓持有期油掛鈎衍生產品的散戶,受累錄巨額虧損。
中行旗下原油寶以負值結算的爭議仍未平息。中行在聲明中表示,對客戶投資原油寶遭受損失深感不安,願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聲明指曾在結算前多次發出提示,約46%原油寶客戶主動平倉離場,約54%客戶轉倉或到期軋差處理(意即到期淨額結算),當中包持好倉和淡倉客戶。
官媒也開始定調,人民網昨發文批評,原油寶雖被宣傳為理財產品,實際是跟期貨交易同樣地極高風險,是暗藏無限性質的金融產品,包括轉倉時間不應定在當期合約到期收市的前一日,而是最少提前五日;中行沒有履行有效的風險管理義務,為客戶作強制平倉;忽視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自3月以來,連串為負油價出現的準備工作。
《彭博商業周刊》前日引述知情人士稱,內地3,700位原油寶投資者,因押注美國原油期貨合約上升,導致虧損共2億人民幣(約2.19億港元)及倒欠中行共約4億人幣,即總額達6億人幣。
南韓散戶輸12萬美元
印度和南韓也受累油價暴跌,出現原油寶事件翻版。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MCX),負責全國逾九成的原油期貨交易,上周以每桶-2,884盧比、即紐約期油約每桶-37.63美元價格進行平倉。印度經紀商入稟印度法院,向MCX平倉價格提出質疑並追討賠償。
南韓方面,有散戶炒賣倫敦布蘭特或紐約期油相關的ETN(指數投資證券),其中由南韓新韓銀行發行的ETN上周大跌九成半後,要暫停交易,有散戶慘輸12萬美元(約93.6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