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俄合作失敗 華欲一手包辦

與俄合作失敗 華欲一手包辦

紐約大學物理系博士陳志宏指出,中國在2011年與俄羅斯合作探索火星,但計劃失敗後轉而靠自主研發,並企圖在今年一次過完成「環繞、着陸和巡視探測」三個火星探測階段,以追趕多年來落後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度。

助科學家了解太陽系結構

陳志宏對《蘋果》稱,派探測車勘查火星表面,最大意義是有助科學家了解太陽系的結構和成份。「在外面觀測只能看到表面,若能派探測車登陸檢驗土壤和各種不同的成份,可對火星形成以至太陽系形成的故事,提供最新的數據。不同國家各自派探測車登陸火星,各自到火星的不同部份,大家的資訊就可以互補,合作拼湊到更加完整的圖象。」

早在2011年,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洲太空總署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合作探測火星,把「螢火一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探測器中,但衞星在發射兩個多月後墜毀。陳志宏說,中國在2016年決心「一手包辦」,證明國家已躋身繼歐美後的探測火星前列。他指中國的火箭發射技術已很成熟,但要把探測車放上火星遠比月球困難。「地球發射訊號上月球,訊號來回就僅兩三秒,但火星的訊號通訊則以分鐘計,這種技術理論上好像不難,但要一次過進行多項任務,中國未試過。」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