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科學啟蒙由屋企做起 親子STEM玩住不停學

【教養之道】科學啟蒙由屋企做起 親子STEM玩住不停學

【教養之道】
病毒來襲,各國人民留家避疫,讓人切實感受到資訊科技的強大。一大堆無國界的網上學習軟件、透過人工智能進行的追蹤監測、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未來世界是科技的世界,小朋友學編程、學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也越來越普及。目前不少編程(coding)教學中心已改為網上授課,但家長也可在家進行簡單親子STEM活動,作為子女對科技的啟蒙。

STEM對小朋友未來發展有多重要?「讓我換一個方法來說,大家就會明白。一千年前的農業社會,懂得農耕技術是生存必須;一百年前的工業社會,人人都學工業知識;未來則是科技和編程的世代,絕大部份的產品都涉及電腦操作,很多工作會被電腦取代。」提供兒童STEM教學及STEM導師培訓的CodesMine創辦人朱敬文(Clement)表示,小朋友如果不懂電腦,長大後就會和社會脫節。

他說,電腦並不只是一台台傳統電腦,亦是手提電話、甚至任何智能工具,「現在寫程式已經簡單得多,將來可能連收銀員都懂得寫程式,能夠改動收銀機的設計,減輕自己的工作量。」

現今全世界都提倡STEM教學,學STEM的年齡也越來越小,一些才4歲、5歲的小朋友已經報讀坊間的興趣班。同為CodesMine創辦人的李國樑(Daniel)表示,他們不主張年紀太小的小朋友學coding,不希望他們太早使用iPad和電腦。幼稚園的小朋友宜多做實體STEM活動,動手做也一併訓練手部肌肉。

到升小一或以上,就可接觸簡單的編程,例如專為幼童而設的應用程式《Scratch Junior》。「現今學編程簡單得多,不必懂得打字,用手指在iPad上drag and drop就可以了。」Daniel說,小朋友的學習能力超強,坊間也有很多STEM的學習工具,一些家長就選擇在家中自行教子女STEM知識。

不跟說明書 學習舉一反三

「家長買來STEM的玩具和子女玩,必須注意在教子女的過程中,能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如果只是按着說明書來砌,子女學到的其實不多。」Clement解釋,以砌一架機械車為例,若只跟說明書來砌,即使砌好機械車,但這種學習方式卻流於表面。他在教學時,會先讓學生明白不同部件的作用,例如摩打如何產生推動力、感應器如何將訊息傳去電路板、如何作出不同反應……當小朋友明白原理後,才開始親手砌機。砌好機械車、順利避過障礙物之後,可以進一步反問小朋友,如何讓機械車做到遇障礙物就避、遇球就踢。小朋友能舉一反三,才能稱得上真正掌握了這門知識。

STEM講求團隊合作,可跟不同小朋友互相溝通。

貿發局去年12月舉行的創意設計博覽,CodesMine負責親子工作坊,教授編程機械車原理。

學STEM忌心急 拒填鴨多思考

Daniel表示:「STEM特別鼓勵創作,簡單如砌積木,也不必跟說明書去做。」因為跟說明書去做,肯定能做出作品,但也肯定只能做出一件作品。不跟說明書,卻有機會做出二十件作品。另外,除了創意,溝通能力也很重要,因為STEM極講求團隊合作,「我們提倡的STEM有4C,分別是Creative、Cooperation、Communication和Critical thinking。」

「但一些家長對子女學STEM,卻常常存在一些誤解。」Daniel說,最常見的誤解,是家長們以為子女學一、兩個月就能有成效。「就好像學琴一樣,無可能一學就到八級。STEM是訓練mindset,由淺入深,長期浸淫才能訓練出一個STEM的頭腦。」

另一個常見誤解是家長以為學STEM只是做出機械作品。他說,無論任何一種經由STEM產生的作品,其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生活。「STEM和現實生活有密切關係,是透過科技、工程、數學去令人類生活得更好。在STEM的領域裏,學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因此STEM教學必須鼓勵小朋友留意身邊事物。」例如發明一個濕度感應器,可以用來放入泥土測量水份,建立自動灑水系統;發明光線感應器,則可以放進街燈裏,讓人們安全回家。

他提醒家長,對於初學STEM的小朋友來說,應以刺激思考為目標,能否完成作品並非最重要,「因為STEM不似填鴨式教學,不要求死記,反而要多思考,讓小朋友明白可以有很多方法去做到同一答案。」

由淺入深 四款「STEM在家」活動

齒輪積木
適合年齡:4至6歲

簡介:這類齒輪積木組件較大,對幼齡兒童較安全,加上色彩繽紛,小朋友容易投入製作。父母可藉着子女用齒輪砌時鐘的過程,教他們明白齒輪運作和槓杆原理,這些都是和STEM有關的基礎知識,可視為STEM啟蒙活動。

自製小枱燈
適合年齡:4至8歲

簡介:屬於既簡單又實用的小型親子製作,適合幼稚園到初小的小朋友。小枱燈的組件如雪條棍等,需要小朋友創作圖案、塗顏色,由於加入了美術元素,也可視之為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家長可讓小朋友自由發揮美術頭腦,到枱燈的接駁電線工序,才插手加以協助。

3D Pen
適合年齡:6至10歲

簡介:3D Pen的最大作用,在於讓小朋友用簡單的筆製成立體作品。小朋友一般畫圖畫都是2D平面,但圖畫若涉及3D,就能激發他們的思考,也能促使他們從另一角度探索創作。3D Pen由於會產生熱力,因此適宜小一以上的小朋友使用,也適宜有大人在旁觀察。待他們再年長一點,就可以進階試用3D打印機了。

Hour of Code
適合年齡:6歲以上

簡介:Hour of Code是一個鼓勵小朋友學習程式的網頁,提倡1小時學懂寫程式,內容免費。網頁內有不同主題,也有卡通元素和一系列小朋友最愛的Minecraft、Star Wars、Frozen等,增強趣味。不同主題有不同挑戰關卡,透過遊戲訓練小朋友的思考力,完成挑戰會發出網上證書。這網站屬入門版的程式學習。由於不主張幼兒太早用太多電腦,因此建議升小學之後才開始試玩。

採訪:譚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