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在抗疫的同時亦毋忘抗暴,在反送中運動中成為「家長」的Tom(化名)獨資六位數字,兩個月前開設「香城雜貨」,只賣外國及香港製造產品,由製造到供應,完全脫離紅色資本的網店。Tom亦希望聘請手足令他們可以自食其力,盈利則用來支援抗爭運動。受聘的Michelle(化名)之前在前線,除了真子彈,「乜彈都中過」,認為現時正好在戰場後方儲備「糧草」,「革命需要好大資金」。
謝絕國貨 冀擴黃色經濟圈
生活及收入都非常穩定的Tom,去年在抗爭運動中成為「家長」,照顧多名「仔女」, 但仍感到自己付出不夠多,「我哋呢一代享受咗香港經濟發展成果,𠵱家應該貢獻返出嚟」。Tom表示,抗爭運動要持續,與其向手足「攤大手板」收捐款,倒不如為他們提供自食其力及累積工作經驗的機會。
開設網店賣雜貨,源自打仗需要儲備糧草的概念,而且黃色經濟圈不能只停留在消費層面,更需要深入供應及製造鏈,所以香城雜貨只售賣外國及本土製造產品,完全脫離紅色資本,「好多人都係黃絲,覺得自己冇乜嘢可以做到,希望佢哋可以支持黃色經濟圈,喺一個低門檻參與抗爭運動」。香城現時已聘請四名支薪手足。
香港民主抗爭之路就像武漢肺炎疫症,都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Tom表示,香城雜貨將來的盈利會用來支持抗爭運動,希望成為手足的後盾。
去年為了上前線而辭工的Michelle,因沒有收入又花了不少錢買「文具」,運動初期曾靠在「煲底」食雜糧充飢,後來有幸靠有心人的捐款支援生活。
「革命要好大資金」,她說,在前線的日子自己除了真子彈,頭部甚麼彈都中過,幸好每次有頭盔救回一命。她頭部更曾中彈,若非有面罩擋着,她已被打爆眼:「佢哋(警察)係瞄住(頭部)射。」
在香城雜貨義務幫手的H(化名),在去年上前線後也辭工,幸好仍有積蓄,所以暫時在香城未有受薪。
H表示,運動期間眼見不少手足因為沒有收入,或被家人閂水喉而要依靠捐款生活,無人知抗爭運動何時重燃,也不知會發展成甚麼模式,所以現時積穀防饑,在前線以外開拓黃色經濟圈另一條戰線,支持手足及與紅色財圈抗衡,「對香港經濟發展好重要,唔需要好似𠵱家有疫症,冇大陸人嚟經濟就死晒,香港唔可能單靠內地」。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