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
雖然防疫物資供應暫時充裕,但保守估計,大家還要依賴口罩、搓手液好幾個月。所以,做一做物資預算案,除了防止不夠用,其實更可以避免過度囤積。
口罩容易計算。例如每日用一個,那兩盒共100個口罩,就可以應付三個月。但另一種常用的防疫重要用品:消毒搓手液,就比較難計算。
家庭醫生日常都要處理皮膚問題,會處方藥膏和藥露。計算藥膏份量,有特別程式。要全身塗滿藥膏一次,大約需要30克,即約1安士,或30毫升藥膏。而塗搽一隻手掌約需1/4克藥膏。為甚麼計算一隻手掌呢?因為那大約是1%身體範圍,亦可用手掌量度要用藥面積。
家庭醫生常用的藥膏盒是1/4安士,即大約7克。這盒子好像很細小,不少病人都會懷疑份量太少。但其實可以搽手掌面積的皮膚,每日兩次,足夠用兩星期。假如是類固醇藥膏,兩星期正好要檢討治療進度。
這程式可以用來預算消毒搓手液用量。塗滿手掌要1/4克,那雙手的手掌加手背,就要用1克。1克大約是1毫升。1毫升是多少呢?可以想像是一粒每邊長1厘米的骰子份量。我常用的便攜式小瓶搓手液,容量是50毫升。假如每日搓手4次,那一瓶可用12.5日。抗疫半年,就要預算15瓶。
以上計算,是只將搓手液薄薄塗滿雙手。外國指引,是每次要用3毫升搓手液。手掌大的,要用多些。塗厚些,要用多些。而每天用4次,也只是保守估算。因應不同習慣、不同需要,要做不同預算案。
計算之下,消毒搓手液用量也不少。用大瓶裝的比較經濟。另外,也可以嘗試減少使用量。有水洗手的地方,不需要使用搓手液。不要迷信酒精消毒力較強。其實清水加洗手液依正確步驟洗手,比使用搓手液好,亦對皮膚傷害較少。
生活上,可研究和計劃行程細節,不需要每接觸到有可能污染物件就立即搓手消毒。例如從家出門、按升降機、扶手電梯、坐港鐵、再扶手電梯、升降機、上班。這一連串動作,如果守紀律,不接觸眼、口、鼻,中途可以不用搓手。當然,這只是理論,知易行難。如果不能確保安全,又或者心中忐忑,那途中搓手消毒,也無可厚非。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