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頭是道:甲狀腺癌 - 袁寶榮

頭頭是道:甲狀腺癌 - 袁寶榮

病徵

甲狀腺變大成為可看見或摸到的頸部腫塊,俗稱「大頸泡」。大的腫瘤會壓住氣管引致氣喘;侵蝕喉部神經線引致聲沙;擴散至頸部淋巴形成頸部腫塊。

病理和成因

常見甲狀腺癌有四種,當中以乳頭狀癌(papillary carcinoma)最常見,佔大約90%;其次為濾泡狀癌(follicular carcinoma),佔大約9%;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和髓質癌(medullary carcinoma)最不常見,只佔約1%。導致甲狀腺癌的原因為輻射,如核電廠意外或核爆之後,便會有很多人患甲狀腺癌,尤其是兒童。髓質癌病因可能是家族遺傳基因(RET gene)突變。

治療方法

(一)手術: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可分為全甲狀腺切除和半甲狀腺切除。半甲狀腺切除適合少於1厘米沒有擴散的乳頭狀和濾泡狀癌。如果腫瘤大於1厘米或有擴散,便需要全甲狀腺切除。由於甲狀腺癌有高隱性中央區淋巴擴散,所以建議再加預防性中央區頸淋巴清掃。

(二)放射性碘治療(radioiodine ablation):癌腫瘤大於1厘米或有擴散,全甲狀腺切除後大約四星期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目標是清除殘留頸部和可能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的甲狀腺癌細胞,由於放射性碘只會被甲狀腺細胞吸收,而其他器官只吸收微量的碘,對周圍的組織造成較小的影響。病人在服食此藥後,需在醫院隔離三數日,待輻射量降至安全水平,方可出院。

(三)體外放射治療(radiotherapy):未分化癌和其他甲狀腺癌因手術未能完全切除,可用體外放射治療。

(四)促甲狀腺激素抑壓療法(TSH suppressive therapy):全甲狀腺切除後需長期服食甲狀腺荷爾蒙藥,補充身體甲狀腺荷爾蒙的不足,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病者要服用較高劑量的甲狀腺荷爾蒙藥,用以抑壓促甲狀腺激素(TSH),從而減低腫瘤復發。

術後監察

部份病人在手術後,副甲狀腺素偏低,需吃鈣片補充身體的需要。手術後要定期檢查殘留身體的癌細胞,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病者手術後六個月會做放射性碘全身掃描(radioiodine whole body scan)檢查殘留身體的癌細胞,覆診時可用超聲波檢查頸部,找出細小的癌腫復發。每六個月抽血檢查血清甲狀腺癌指數,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病者檢查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指數,髓質癌病者檢查血清降鈣素(calcitonin)指數。如發現血清甲狀腺癌指數偏高,則要檢查找出殘留身體癌細胞的位置,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袁寶榮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