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等地的武漢肺炎患者過百萬,疫情仍未見頂,反觀最早爆發疫情的中國只有約8.2萬名確診者,令人質疑疫情規模不只於此。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世衞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研究發現,中國若一早擴闊診斷準則,篩查所有呼吸道症狀、曾到過鄰近武漢地區,或曾接觸懷疑個案的人士,推算截至2月20日,武肺患者已達23.2萬人,是現時的2.8倍。
與改檢測標準有關
研究由中心創立總監梁卓偉、聯合總監高本恩等聯合撰寫,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發表。高本恩上月底曾表示,相信中國染疫者或達23萬人,但沒透露原因;論文則推論與中國多次更改或擴闊檢測標準有關。
研究指,中國截至1月17日採用的第一個標準,只有曾到武漢或華南海鮮城、有發燒及肺炎,病毒基因測序與圖譜脗合的,才視作武肺患者,其後第一次擴闊準則,即群組感染、曾接觸有症狀的武漢人,若核糖核酸測試(RT-PCR)呈陽性反應,也計算在內;研究推算,單是這次改變,武肺患者數目已增加7.1倍。
中國之後多番更改診斷標準,至2月20日的第五版準則,只要病人曾到武漢附近地區或爆疫地點、接觸過到訪武漢的懷疑個案,核糖核酸測試呈陽性者,均算作武肺病人。
研究指每次更改,患者數目即增加2.6至7.3倍不等;估計至2月20日,中國實有23.2萬名武肺病人符合診斷標準,當中12.7萬人來自武漢、5.5萬人來自武漢以外湖北省市、5萬人來自其他地方。研究認為醫療系統能找到的患者數目,遠比實際少,這種典型的「冰山現象」(Iceberg Phenomenon)符合往例。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