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引發各行裁員及減薪潮,阿里巴巴旗下的《南華早報》首季營業額按年跌50%,集團為此削減開支,包括減薪、放無薪假及有限度裁員,約300人受影響。阿里2015年收購《南早》,被視為紅色資本搶佔香港輿論陣地,有學者認為在嚴峻經濟環境下,內地企業對《南早》的緊縮措施無可避免,但不相信在北京目前加強對港管治下,會放鬆對傳媒的控制。
記者︰黃詠茵
《南華早報》行政總裁劉可瑞昨向全體員工發信,表示鑑於目前經濟環境,需開源節流,其中全體員工凍薪,公司27名管理層會減薪;月薪兩萬元以上員工,包括行政總裁及總編輯等,本財政年度須放三周無薪假,個別部門將有限度裁員。
首季營業額按年勁跌50%
管理層表示,過去的一個財政年度公司營業額按年跌20%以上,而第一季營業額按年跌50%,因此需要作出有關決定,受影響編採人員大約300人,但指不會參與政府的「保就業」補貼僱主支薪計劃。
阿里巴巴2015年收購《南早》,作價高達20.6億元,收購後即時取消網上的「付費牆」,其後《南早》豪氣租下銅鑼灣時代廣場七層作辦公室。2018年9月有指最少有兩名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人員列席編採會議,集團公關部稱他們只是旁聽,沒有干預編採。上月中,南早轄下《Young Post》一名24歲自由身女記者確診武肺,成為本港首名染疫的傳媒工作者,公司位於銅鑼灣時代廣場及黃竹坑辦公室需要暫時關閉。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對《南早》減薪感訝異,反映內地經濟環境相當嚴峻,他相信一些由北京「泵水」的傳媒、維穩團體亦需削減開支,而有私營企業背景的傳媒,例如《南早》,「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一些緊縮措施無可避免」。近期中央加強對港控制,呂秉權認為北京目前重點在政府管治及搞好選舉,或不太着重英語報章作為「大外宣」,但相信中央對傳媒的意識形態仍然很緊張,會顧慮整體宣傳、統戰及教育。
從事客戶關係及數碼行銷的徐少驊則認為,本地報章傳媒目前受廣告業萎縮及自媒體興起的衝擊,但它們的訂閱方式及會員制等方面仍走不出傳媒媒體思維,導致未能像西方傳媒般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