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京人治港隨着大換班開始 - 盧峯

蘋論:京人治港隨着大換班開始 - 盧峯

林鄭班子大換血可以用五個字來形容:「該換的不換!」過去兩年多以來,林鄭班子劣行斑斑,罄竹難書,但最大之惡還在於去年強行推動「送中惡法」,堅決不肯與市民和解,反而縱容暴警濫權濫捕。要找官員問責下台及換人的話,自然該找「送中惡法」的首惡包括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及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隨時插手操弄選舉

這兩個人不但能力低下,民望負數,在推動惡法的過程中更是全無猶豫,只一心倚賴警察暴力鎮壓市民,扼殺香港的集會、言論、新聞自由,令社會陷入長期的動盪不安及撕裂,令大量年輕人受傷、失去自由以至生命。最可惡的是,這兩個人對所作的惡行毫無愧意悔意,反而經常一臉得戚,那位李家超就不時掛着一副有人撐腰誰也奈何不了的面孔教訓議員及市民。像這樣的官員不撤換根本難平民憤,更不要說跟市民重啟對話。

林鄭卻偏偏讓二人留下來不肯撤換。由此可見她根本無心無意吸取逆權運動的教訓,不打算修補社會的撕裂對立,而是要繼續她的剛愎、高壓路線,想逼市民屈服在她及北京的暴政之下。

從換上的「新血」看,今次特區政府大換班顯然不全是林鄭的意思,而是由北京當權者主導,旨在政府高層引入更多受北京信任及可以直接指揮的人,引入更多可以按北京意旨辦事的「白手套」,令北京直接介入治港,以行使所謂全面管治權。

其中最明顯莫過於由原入境處處長曾國衞破格升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紅」與對北京的忠誠實在路人皆見,例如在處長辦公室當眼處擺放了習近平的「大頭相」(接受傳媒訪問時更會刻意展示習的相片作為背景)。而在掌管入境處期間,他一再強硬對付駐港外國記者及訪港異見人士,包括取消金融時報亞洲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的工作簽證逼他離港。

曾國衞的表現反映,主修新聞系的他連新聞自由的重要性也已徹底忘卻,只懂一味迎合北京當權者並配合它的強硬路線。由這樣一個對北京唯命是從的人擔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變相讓北京直接掌控選舉、政改等重大事務,連林鄭也未必能置喙。由於九月立法會選舉主要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處理,這意味北京可透過曾國衞直接操弄選舉安排及過程,選舉日固然可能隨時在最後一刻變動以配合建制派、親中陣營的選情,選舉能否維持公平公正也成為大疑問,因為這位曾局長的言行已表明他服務的對象是北京當權者而不是市民!

資源勢向建制傾斜

至於任命徐英偉及許正宇取代劉江華、劉怡翔,從能力而言是水鬥水的變動,並沒有真正提升政府高層的能力、親和力或民望。不過,讓這兩個人成為主要官員本就不是為了提升政府管治水平,而是要讓親中陣營第二代加快接班,取代按香港傳統價值、體系培養的人。事實上徐英偉及許正宇二人都是民建聯核心成員,受到該黨積極栽培。以徐英偉為例,他自08年已擔任政治助理,只是一直工作表現平平,誰也記不起這位徐先生有甚麼過人的歷練與能力,只知他平步青雲,2017年升任副局長,到現在再接替同為民建聯成員的劉江華成為民政局局長。若不是親中陣營的重點栽培對象,他憑甚麼快速上位?可誰都知道,民建聯是唯北京馬首是瞻的政黨,是任何時候都只管緊跟中共路線置港人利益不顧的組織,讓更多民建聯黨人加入管治班子,意味特區政府高層有更多北京的應聲蟲。

此外,民政事務局掌握大量政經資源包括推薦、任命政府諮詢委員會成員,調撥各種基金及資助;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則掌握政府庫房的「鎖匙」,對政府儲備、支出的細緻安排瞭如指掌。把這兩個重要政策局交由民建聯黨羽掌握,可能導致由納稅人資助親中政黨坐大的畸形、不公情況,影響惡劣又深遠。

經過今次大換班以後,保安、選舉、政制發展、警政、檢控、地方行政管理等範疇已盡數落入北京的代理人手中,再加上林鄭接受中聯辦對香港事務有監督權,港人治港正快速消失,京人治港則開始殺埋身。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