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陣營路線之爭基於錯誤假設時事評論員 - 林忌

民主陣營路線之爭基於錯誤假設
時事評論員 - 林忌

自上年反送中運動以來,一直盛傳林鄭下台的消息,最終下台的卻不是林鄭月娥,而是把本來五個大家都不熟悉的局長,換上更紅更親共的人選,唯一「平調」的,是早前因誠實講了《基本法》22條真話,最後被迫「一晚三稿」倒轉說法,加上未能審議中共《國歌法》的聶德權,其餘四個都是直接換人,例如創科局局長楊偉雄,除令人記得他曾經見過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面之外,沒有任何建樹。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換上了在辦公室展示習近平紀念碟與合照的擦鞋精,以不斷禁止外國議員、學者與記者入境而受國際關注的入境處處長曾國衞。民政局或因區議會大敗,就由劉江華換上勞福局副局長徐英偉;財庫局局長,就由近日答錯問題的劉怡翔,換上金發局的許正宇,而這兩位都是來自民建聯的成員,再次顯示民建聯就是中共在香港的附屬政黨,因此無論任何選舉結果都只會力撐到底,就讓敗者「全面執政」,進一步掌握政府的資源。

這次執位所顯示的,就是中共不但無意拉攏香港民心,且打算採用更強硬的作風,以更粗暴的手法直接打壓香港人。中共如今主動拿走遮醜布,選擇由港澳辦與中聯辦,以「武官」與「黨委」親自夾硬來,這對全個民主陣營來說,必須加以留意。

由上年反送中運動以來,全個民主陣營雖然主流認為「不割席」,但當中仍然有很多無謂的擔心,包括溫和派不斷擔心「失民心」,或有人說甚麼「見好就收」;激進派則一直擔心運動熱情冷卻,然後香港重回溫水煮蛙而民意消散。然而,這一切討論與爭議,如今證明全部都是過慮的,即中共除了強硬,就只有更強硬;中共既不會接受五大訴求,而且絕對不會重組警隊,甚至連卑微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也都絕對不會接受。因此,民主陣營的所謂路線之爭,無論是激進派或是溫和派,都是基於錯誤的假設──中共會軟化,會改用懷柔手法;當中共根本沒有興趣這樣做,那麼民主陣營又還有甚麼路線好爭論呢?

早前很多人預期「林鄭做完污糟嘢,再由新人上任」,今證明連這個幻想都不會實現,因為今日的習近平控制下的中共,把一切退讓或懷柔手法,都只視為軟弱。今日中共面對錯誤,只會一錯再錯;面對質疑,只會以更強硬來回應質疑,唯一制約中共的,只有國際形勢特別是美國的反應,因此港人如今唯一能夠寄望的,就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究竟能夠作出甚麼反應──例如取消《香港政策法》,廢除香港的獨特關稅區地位等等。

中共退化成「口硬強國」

這種既不能軟,只知要硬;但在面對國際壓力下,所謂硬也只能口頭硬,然後就沒有招的手法,就是中共近年在「強硬路線」下,所退化而成的「口硬強國」;亦因此可以預期的,是香港問題會繼續「慢燒」,既不會結束,也不會改善,2019年6月後的情況,將會成為香港未來幾年的「常態」,我們都回不去了。

然而,港人亦不應過度悲觀而妄自菲薄,中共近日不斷「出口術」的原因,正是在國際問題上投鼠忌器,例如台灣問題正是美國反攻中共的死穴;即使中共可以對香港為所欲為,同理美國亦可以在對台關係上,造出令中共無力反制的行動。而一旦中美關係再惡化,中國經濟崩潰的連鎖效應,必令中共的內部團結瓦解。雖然不少人認為,中國正在走北韓化的回頭路,但一個組成如此複雜,以及30年來中共上下皆享盡國際貿易好處的中國,即使最高層想變北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早前抗疫的全國大分裂,即可見其端倪。

中共危,卻危而未倒;香港危,我們卻仍未全敗;港人面對的局面,就是要長期對港共抗戰,絕不能期望一時三刻內有機會解決,在任何層面任何機會下,繼續抗戰下去。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