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後的《鐵塔凌雲》應屆DSE考生 - 子刻

零零後的《鐵塔凌雲》
應屆DSE考生 - 子刻

每每講起經典金曲,怕是生乎千禧後的都避而不談,心想「唔係咁老吓話」便逃之夭夭。及許冠傑於此多事之秋舉行網上演唱會,慘被林鄭送上「死亡之吻」,忽然讓年輕一代亦眾說紛紜,掀起軒然大波,更令人不禁聯想起「維穩騷」三個大字,筆者最初亦正正生了這樣的觀感。然後看羅冠聰云「至少,我沒有看」,或是簡單地拋下一句「佢已經過時」,才驟覺此等想法其實不負責任──演唱會純粹是為港人打氣,不論成效,也實是出於真心。似乎為官者的挑撥離間、含沙射影,是連這位舉足輕重的樂壇老前輩也不放過,誓要把人拉下「民眾鬥民眾」的無底深淵。

零零後出生,我們的歌單內的確沒多少首這種被標籤為「過時」的曲目,而諷刺地,經典金曲卻是陪伴了我幼年的成長。家中那集《顧嘉煇經典作品鋼琴獨奏譜》除了變得泛黃,依然熠熠生輝;那《光輝歲月鋼琴書》雖然未能填補黃家駒的「歲月」,卻依然「光輝」。我對它們的珍重不曾隨年月,或因喜歡上新曲而褪色。

言歸許冠傑之亂,對他老人家所作出無情批評與謾罵者未免是「跌入圈套」,正中林鄭下懷,縱使樂壇無恥之尤譚詠麟與許關係密切。在公,許先生從無言及其政治立場,或是如「校長」般逾越身為歌手、甚至人性的底線,而一直保持其標誌性的、手執吉他的寬容笑臉來迎人,此則何罪之有?在私,更不應對其多作揣測,否則與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史塔西的思想審查、與藍絲所推崇之「篤灰」制度無異,讓香港沉淪於一片相互批鬥之中,「人民鬥人民」政策便得逞。何況許冠傑於直播中帶出的信息正面,以《莫等待》一曲勸勉年輕人珍惜光陰,不如普遍「藍絲」愛談「放棄年輕人」之論。倘若只因「至少我沒有看」便斷言許之不赦十惡,未免過於苛刻,又讓小人乘虛而入,對此大造文章,深化對年輕一輩的仇恨。

回想小弟9月發動校內罷課時,邀請各界嘉賓出席的論壇便有「煙雨濛濛:共同想像反送中運動後香港及其重建之路」為題。事隔半年,邊抗爭邊讀書的生活模式使我身心俱疲卻又得以成長,走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之餘,又未忘記要為未來作出相應的規劃,現總算有了清晰的路向,亦正在設法將其付諸實行。

努力之際,耳筒裏傳來黃偉文那「絕望裏樂觀,亦是個情操」,讓我不禁想起近月來的香港,不禁燃起了心中那團要「修理」好香港的火。聽着自己年代的歌曲,原來確係最為鼓舞,心中漣漪最是容易牽動。那麼至於《鐵塔凌雲》對香港的愛,其實亦無太大分別,只是音、韻、旋律之異,和不同年輩追求同樣享受的做法之異罷了,從無二擇其一、捨前取後的必要。人皆有選擇的權利,而選擇的規則平等,這不就是民主嗎?

話說到此,距離中學文憑試只剩數日。學生哥我要溫功課了。

子刻
應屆DSE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