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飯陪診無間斷非常「家人」疫境守護老友記

送飯陪診無間斷
非常「家人」疫境守護老友記

疫症襲港多月,長者通宵排隊撲口罩的慘況仍然歷歷在目,社區人人自救。當疫廈一幢幢增加,一眾從事社區照顧服務者甘冒風險,非常時期繼續上門提供緊急服務,包括社區護士為獨居或無人照顧的長者洗腎洗傷口,健康助理每日將熱騰騰飯餸速遞到家,默默燃亮社區角落。無論逆境還是疫境,且聽兩位非一般的家人,如何與老友記共渡難關。
記者:黃翠儀

「認唔認得我呀?黃姑娘呀認唔認得?」註冊護士黃慈萍約十年前轉投社區照顧服務,在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工作已有10年,主要跟進社會福利署轉介個案,現時共跟進約70個個案。採訪當日,黃姑娘上門探訪出院多日的文蓮婆婆,以溫柔聲線猶如逗小孩般問候婆婆近況,由對答中了解長者身心健康,「啲case派咗就會一直跟,有啲都跟咗十年八年……之前其實差唔多每星期都會探文蓮,幫佢執藥睇吓有冇需要加藥」。

文蓮婆婆(左)年屆九旬,黃姑娘已照顧她接近十年,曾陪她走過艱難日子。黃文邦攝

韻姐(左)說疫症當前,送飯工作更見重要,每當看到獨居伯伯胃口好亦感開心。

觀塘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為需要家居照顧的長者提供膳食。

入屋會換白飯魚,換風褸......幾熱都要穿着呀,因為買唔到防護衣。

新年後不少機構推行在家工作,但中心一類家居照顧服務隊伍每日繼續上門服務,從未間斷。黃姑娘熟練地為婆婆量血壓、放好藥物,原來二人相識已近十年,「我識佢時應該係佢比較艱難時期,啱啱做完大手術,先生又喺老人院,當時佢好頻撲,自己唔舒服又日日去老人院照顧阿伯。」當時婆婆情緒低落身體狀況較差,不時「亂諗嘢」,她便和社工常去探訪,陪婆婆走過這段路待烏雲散退。現時婆婆反而經常倒過來鼓勵她,年屆九旬仍十分精靈,疫症未來襲前會每日乖乖到公園或日間中心運動,但最近已不敢外出。

黃姑娘感嘆,疫情持續明顯影響長者身心,「例如少咗運動佢哋腳骨力會差咗,可能會唔認得人,又或者成日驚自己或者仔女有嘢。」2、3月份一罩難求兼罩價高企,曾有長者為免被家人發現自己出過門,甚至不戴口罩偷偷外出,「佢咁樣仲令人擔心!噚日有個阿伯,我打電話問佢夠唔夠口罩,佢話舊嘅仲有幾個,點解會有舊嘅?佢話就嚟冇所以用完嘅就擺喺度吹,吹佢一兩個星期攞返嚟用。」抗疫日子瞬息萬變,她惟有頻頻致電告知長者最新資訊、叮囑不要重用口罩,亦會派發善長送贈的物資,以免他們活於孤島。

平時家訪除帶備血壓計等工具,防疫裝備亦屬必備,「入屋會換白飯魚,換風褸,如果案主住喺疫廈或者14日內入過院,會改穿雨褸,幾熱都要穿着呀,因為買唔到防護衣。」沙士當年在醫院前線工作,但今次疫情於社區潛伏,她認為更嚴峻,「日日睇新聞,初初單位數雙位數,嘩!一日50幾個,其實都會好驚,好似個個(感染人士)都會喺你身邊出現咁。」

有抗疫經驗,新年前聽聞有類似沙士疫症,她和同事第一時間採購口罩等防疫物資,但波折重重,「撲PPE呀面罩呀乜都撲晒先,度度都訂吓,有時訂咗無貨,最後訂嗰批話明下星期送貨,但最終都無送到,因為要留返畀HA。」

中心仝人「齊心撲罩」,只因有共同目標,「希望可以幫到個社區少少微力,唔好令疫情喺社區蔓延得咁緊要。」除了健康護理,一頓熱飯更是老人家基本需要,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截至去年12月底,全港有約兩萬個家居照顧服務名額,不少均需要膳食服務。單計中心位於啟旺樓地下的廚房,每日送上兩餐便要烹調逾500個飯盒。一聲「叮噹!」成為不少獨居長者近來最期待一刻。

在中心任職十多年的健康助理「韻姐」李詩韻,平時會為長者陪診、洗澡、做復康運動等等,至今仍要每日送飯上門,雖然中心有專車接送,但要遊走不同住戶之間,有時每送一餐便要步行一兩個小時。久而久之,她對各長者需要亦十分熟悉,「會因應佢哋身體,有糖尿餐、通風餐、有啲食軟餐有人食糊餐,全部都要分返開。」疫症當前,她深感送飯工作份外重要,「有時你送到見到個阿伯好開心,笑笑口咁好有胃口,但其實如果我哋唔送,就真係無人會拎嘢畀佢食。」

呢排好多長者有情緒問題,始終做咁耐有感情,我哋唔理佢,驚無人理佢哋。

韻姐其實大可退休,但一直守在社區工作前線,「呢排好多長者有情緒問題,始終做咁耐有感情,我哋唔理佢,驚無人理佢哋。」韻姐坦言,現時壓力不少,「個個都話你記住踩鞋(消毒),你入屋小心啲呀,咁我哋都會驚我哋帶咗菌畀老人家。」但不時上演的驚魂記,她卻是輕描淡寫,「試過做完先至話嗰座大廈啱啱有人中咗,咁樣都冇辦法啦,祝自己好運囉,哈哈!」

韻姐和丈夫同住,笑言他很合作,每次一回到家,「佢一聽到開門聲呢,就會即刻出嚟同我拎晒啲嘢入去消毒,咁我都沖乾淨晒先會坐低。」女兒經常致電問候,「成日問今日點啊?我話冇嘢唔使擔心,驚都會驚嘅,但好老實講自己做呢個社區咁耐,知道出面係點樣,盡量都保護到自己,我哋做多一步都唔緊要」。

當醫護界多番耳提面命,呼籲巿民避免出外、聚餐,韻姐可謂最佳示範,和女兒自新年後只見過一次面,「唔係唔想見,但大家都出外做嘢,少見面起碼你唔會感染到我,我又唔會感染到佢,覺得定啲先再大家一齊食飯。」

黃姑娘亦笑言,現時社區幾乎「人人自危」,「即係行出街成日都形住嗰個人係咪帶菌呀,每個香港人都有呢個壓力,咁都係由自己做起,要先有知識知道病毒點樣嚟,另外就增加抵抗力,呢排飲食係檢點咗,運動、休息時間多咗。」就讀大學的女兒現甚少出街,每日都會提點媽媽工作時小心,曾說笑指,「佢話媽咪如果我有一日真係確診咗,應該係你帶菌畀我喇,哈哈。其實我自己都會……屋企人其實好擔心我,我哋自己都要做好自己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