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一條龍造假 股價插八成半 福建幫炮製瑞幸千億騙局

兩岸專題:一條龍造假 股價插八成半 
福建幫炮製瑞幸千億騙局

自瑞幸咖啡造假,股價狂插八成半,「中國星巴克」瑞幸無人不知,但很少人記得公司全名: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瑞幸幕後老闆陸正耀是福建屏南人,資本「神州系」是福建企業,但瑞幸偏偏定名北京,有財技學人笑稱:「可能都知福建名氣差!」

由超大現代(0682)的股壇騙局,至安溪的「電騙之鄉」、到醫死人的莆田系醫院,福建企業營商手法醜聞不斷,問題屢禁不絕。騙局已由中國境內席捲全球,國際企業虧損最少30億美元(約232億港元)。「福建幫」再次背起惡名,有學者認為問題不在於福建人,而是福建的經濟特區孕育問題。
記者:黎鎮偉

2019年於美國上市首日漲幅高達50%,但往後股價一直下挫。

沽空機構渾水1月尾揭發瑞幸咖啡造假,瑞幸咖啡到4月初才承認有五名員工造假,虛報22億人民幣(24億港元)收入。事件令股價狂插八成半,市值蒸發50億美元(387.5億港元),未來恐面臨約112億美元(約868億港元)賠償。公司正值存亡之秋,現時門市生意不跌反升!一個上午已有350定單,定單多到收據也印不了!

這些顧客並非熱愛瑞幸,反而擔心瑞幸倒閉,手上咖啡券成為廢紙,才一窩蜂兌換咖啡止蝕。本報特約記者近日直擊廣州的瑞幸咖啡,以往顧客只要下載瑞幸應用程式,可免費獲得一杯咖啡,未知是否缺錢,員工指免費贈飲已經取消,須用半價買第一杯咖啡。記者所見該店中午生意仍然絡繹不絕,客人以年輕人居多,大多以應用程式下單然後自取。

瑞幸咖啡承認員工造假,股價已蒸發50億美元。

「中國星巴克」蒙混上市

瑞幸咖啡市場總監楊飛寫過一本叫《流量池》商業營銷書籍,在內地頗具名氣。「只要創作極大的流量,當這流量放到池(即公司)上,那這個池的價值就會增加。這個池越大,那就代表賺錢的能力越大。」台灣的品牌再造學院院長王福闓向本報解釋。瑞幸用五花八門的折扣優惠及門市來增加流量,低至1.8折亦屢見不鮮,一杯星巴克咖啡在內地平均約30元人民幣(約33港元),但瑞幸平均只是賣9元(約9.9元),賣一杯蝕兩杯價錢;瑞幸門市由2018年1月開始營運,到去年12月31日已超過4,500間店舖。瑞幸不斷宣傳中國咖啡是一片大藍海:「歐洲人每年喝750杯咖啡,美國是400杯,中國年均消費量才4杯」,只要他們打贏價格戰,門市及銷售咖啡數字又多於星巴克,在市場有強勁流量及聲量,那「中國人咖啡」就可踢星巴克出局。至於所有燒錢的成本,瑞幸初時用「神州系」來投資。

初期投資者之一愉悅資本劉二海(左)沒有及時套現,相信已被陸正耀(右)出賣。

瑞幸咖啡經常以電子優惠作招徠,可謂賣一杯蝕一杯。

王福闓從瑞幸一開業就已經留意其發展,他不認同瑞幸的經營模式:「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價值?如果他是靠促銷、靠網絡創造出來聲勢,東西本身沒有產生盈利。」他指瑞幸在宣傳上做得不錯,「中國星巴克」之名亦特別能打動中國消費者,但「(產品)有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和水平,這就是很大的問題」,他認為瑞幸咖啡本身質素不算高,加上用電子交易外賣自取方式經營,環境亦無甚特別,失去飲咖啡的獨特性及品味,品牌形象只流於促銷及噱頭,導致失去最重要的顧客忠誠度,一切流於平價買促銷咖啡券,結果公司生意越好,虧損越嚴重。他強調:「用正規的行銷方式創造的品牌形象與價值,才能讓所謂「流量池擁有真正忠誠消費者」。

瑞幸只有燒錢,不懂賺錢,最終目的是衝營業數據來宣傳上市。不上市集資填氹,企業會立即崩潰。後來瑞幸蒙混過關成功美國上市,不斷借假宣傳來吸引外資,市值在爆煲前高達106億美元(約821億港元)。不少人戲說「中國人咖啡」成為最「愛國」公司,因為「瑞幸是割美國韭菜,補貼中國人喝咖啡」。當瑞幸自爆造假股價插八成半後,外國投資公司如美國銀行、瑞士銀行、瑞信、全球資本研究投資者基金、孤松全部損手爛腳,單是這六間公司已虧損30億美元(約232億港元),還未計其他一眾小股東。

另一邊廂,陸正耀、錢治亞及陸正耀姐姐早已透過股權質押方式套現,估計套出25億美元(約193億港元),其他初期投資者如大鉦資本的黎輝,亦從14%股份減持至8.6%,不止收回所有成本,更勁賺15億美元(約116億港元)。初期投資者只有愉悅資本的劉二海沒有套現,相信可能被陸正耀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