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爆發已超過三個月,金融市場遭受劇烈動盪,但與前幾次金融危機不同,源頭來自全球供需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衝擊,從而引發金融市場恐慌性拋售。
因此經歷此次疫情,投資部署需回歸基本面分析,尋找在疫情之後能夠迅速恢復和擁有持續性增長動力的投資目標。
通過我們的重新評估,我們認為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同地區、不同公司所遭受的影響程度卻不盡相同。中國及亞洲地區因為「先進先出」效應,經濟較其他新興市場和歐美市場更快出現復蘇迹象,因此可能帶動市場表現。在中國市場內,由內需驅動的企業,特別是在本土擁有完整供應鏈的企業,受全球需求銳減的影響較小,在中國逐步復工後能夠更快恢復運營。此外,疫情帶來的消費者行為改革,利好如電子商務等線上服務行業。5G等科技硬件行業,受惠於中國長期結構性改革,亦值得關注。
除盈利之外,投資者還需留意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安全強度,尋找到擁有良好危機應變能力和財務健康度的企業,這些企業在經濟復蘇之時,能更容易更早地獲得恢復。
曾德明
惠理基金—亞太區分銷業務主管